初审编辑:聂堃
责任编辑:张娜
南村街道东区社区辖区面积0.71平方公里,主要由5个单位宿舍、1个封闭式小区组成,共3280户,常住人口4000余人。自社区成立以来,东区社区始终以党建为轴心、以“组织破圈、数字赋能、服务焕新”三维发力,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智治”、从“管理导向”到“需求导向”的华丽蜕变。
组织破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社区以组织创新为强劲引擎,打破传统治理模式的局限,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生态。一是“党建红+N”激活全域合力。社区突破治理边界,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模式,精准链接宏济堂、市台港澳办、区医保局、区税务局、920口腔医院等“合伙人”力量,联合开展“健康快车”“政策进社区”“税惠万家”等特色服务30余场次,惠及居民2800余人次。形成了“抓党建固根基、办实事顺民意、强服务促稳定、谋发展创和谐”的生动实践。二是区域化党建密织资源网。高效整合党建、经济、安全生产网络,吸纳党员骨干、退休干部、优秀居民等多元力量入网入格,构建覆盖全辖区的“红色经纬”。今年以来,高效解决网格事项70余件,完成了老旧小区充电桩的协商安装,以党建主导力凝聚“红色动能”,实现了社区事务“一网揽进”,推动治理效能跃升。三是嵌入式服务延伸邻里末梢。针对老旧小区多、居民结构复杂的特点,组建党员先锋、居民志愿者、共建单位“三位一体”服务队,常态开展走访、义诊、送学上门等暖心行动200余次。创新“居民议事会”协商机制,成功破解无物业小区管理难题,卫生费缴纳率持续攀升,“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善治格局蔚然成型。
数字赋能,智慧赋能解锁治理新场景。社区积极借力前沿数字技术,依托线上治理平台等方式,为传统的社区治理模式装上了“智能引擎”。一是网格筑基,“数智”平台精管理。社区划定6个网格,配备30余名网格长、网格员、骨干党员及楼长,依托“网格化+数字化”模式,动态采集录入辖区4000余居民、800余商户信息,建成精准完备的居民信息数据库,实现人、房、企线上管理“一图清”。二是“云端”聚力,“东社圈”直播惠万家。创新推出“东社圈”直播平台,依托“云讲堂”形式开展政策宣讲、手工技能教学等20余场,发布视频24条,最高浏览量达4022人次,单场直播点赞量超万次,让惠民政策与便民服务乘“云”直通百姓家。三是科技护安,智慧监控筑屏障。社区以智能感知为起点,安装智能监控32个,通过实时数据传输、智能分析预警与多部门协同响应机制,已高效协助居民、民警破获案件3起,为社区安全筑起坚实屏障,让隐患无处遁形,全方位保障居民的安心生活。
服务焕新,精准滴灌绘就幸福新图景。东区社区持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满足辖区居民多元化、精准化服务需求。一是“微改造”焕发老区新颜。针对基础设施老化痛点,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采用“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的“三统一”改造模式,完成7栋老旧楼宇的墙面喷刷、楼道翻新、沥青路面恢复等改造工程,精准消除隐患、优化空间布局,让老社区焕发宜居新活力。二是“多元化”培育志愿沃土。精心打造“三心共筑,安悦同行”志愿服务品牌,深耕“隐患巡查‘安’民心、精神文化‘悦’民心、健康义诊‘贴’民心”内涵。截至目前,东区社区已培育3支志愿服务队伍,每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次。形成“用服务链接你我,以温暖滋养社区”的互助生态。三是“文化润心”滋养精神家园。深挖宏济堂中医药文化底蕴,常态化开展养生讲座、惠民义诊等活动。依托“文化书院”阵地,每月开展2次艺术教学,让书法、面塑等传统文化魅力浸润居民生活,厚植社区文化认同。
通过“三维发力”,东区社区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打造成服务居民的“最美一公里”。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深化治理“组合拳”,推动党建“民生清单”加速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幸福清单”,让治理之力更有深度,让社区之情更有温度。
(通讯员 孙新 申婕)
初审编辑:聂堃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