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王红梅,现任章丘区普集街道文化站长,是目前章丘区连续在基层文化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站长。二十二年如一日,她默默付出,乡村沃土播种文化;勤勤恳恳几十载,她一腔赤诚,筑梦乡村守望文化。王红梅先后荣获济南日报优秀通讯员、济南市先进文化站长,济南市文物工作先进个人、济南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扎根泥土,乡村文化守护人
每年春节节后一上班,王红梅就以顶格满弦的状态,开启她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展演筹备工作。和锣鼓队的老艺人们探讨鼓点、和秧歌队说说步伐,与高跷队聊聊安全,脚不沾地地穿行在花花绿绿的扮玩队伍中,她在精心守护着民间文化根脉。早些年,王红梅还住在农村的家里,每到正月十五区里搞民俗展演,她都要起个大早,骑着自行车,冒着低温严寒、寒风刺骨、甚至飘落的雪花,骑行二十多里,赶到单位,装好锣鼓、旱船、组织人员到百脉泉广场集中展演点。作为主编人员,王红梅牵头组织编撰了《美德普集》、《厚德普集》、《普集史话》三本乡土文化读本。在编写《普集史话》时,她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晚上加班熬夜整理文稿,也因此失眠了整整两个月。街道要建立工业史展馆,面对跨越年度大,资料难搜集等诸多困难,王红梅义无反顾接过了难啃的“硬骨头”,查阅了100多份文件和相关文献,一听到村里有相关的物证线索,她骑上电动车就直奔过去。蹲在一些灰尘遍布的犄角旮旯里,她“抢”回了很多“土宝贝”。
兢兢业业,文化惠民勤务兵
早些年农家书屋配送的图书要先从省城往镇子里运,雇上大车,奔波一百多里,忍着晕车的种种不适,王红梅将图书运回到镇里。在堆积如山的图书面前,她帮助村里搬运、装车,累得汗流浃背。王红梅不会开车,自行车、小木兰、电动车,各种各样的代步工具中,王红梅走遍了街道的68个自然村。遇上舞蹈大赛的时候,王红梅就晚上骑着电动车去指导排练。她常说,只要心通了,无论多远都能达到。奔走的路上,她顶过风,冒过雨,扎过车带,摔过跤,也遭受过野狗的追赶。桥子村的庄户剧团要编排新剧,她反复多次帮助修改,推出了反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剧《彩礼》。如今,桥子村的庄户剧团,已连续举办14届戏曲文化节,“村梨园”火出了圈。
勇于担当,乡村振兴服务员
普集街道是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诞生地,2019年街道筹建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作为策划和文案撰写人员,王红梅奔走于济南、邹平等地,搜集史料和红色物件。纪念馆建成后,她不仅培训讲解人员,而且自己也成了志愿讲解员。她先后制作了八期红色短视频系列,为游客、村民讲解红色故事80多场次。她撰写的《方寸大小的记事本》抗日故事,登上了“红动齐鲁”山东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的决赛。在王红梅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普集街道文旅融合驶入了新赛道,推出了信仰红、生态绿、古村黛等旅游线路,桥子村、博平村,被列入山东省景区化村庄,章丘第一支抗日武装纪念馆,被列入省100家红色研学基地,三山峪村被评为山东省红色特色文化村。(通讯员 孟凡庚)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