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
1月8日上午,济南市章丘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章丘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边祥为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边祥为向记者们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了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2025年的工作思路,并围绕“提升项目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科学精准谋划招引项目
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4年,章丘区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坚定不移抓项目、谋项目、促项目,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2025年是全市“项目提升年”,章丘在提升项目建设方面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边祥为说,章丘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将在提升项目质量、推进效率、保障水平、服务能力上再加压、再发力、再提速,以源源不断的项目增量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精准谋划项目,谋划更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章丘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类项目,预计全年储备项目360个以上、总投资900亿元以上。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加快建设284个结转项目,抓好175个预计新增入库纳统项目,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量质齐升引进项目,聚焦“2+2+3”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精准招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未来产业超前布局。
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工业是章丘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去年以来,章丘区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工业产值、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总量在全市排名前列。作为济南市的工业大区,章丘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新措施?
边祥为表示,章丘将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做强产业链群方面,计划实施北京中材人工晶体院迁建等100个以上技改项目,加快交通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新赛道。在做实科创引领方面,全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在60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以上,省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省市级瞪羚、专精特新企业60家以上,真正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做优园区载体方面,加快推进山东(济南)智能制造模具产业园、空天信息产业园、低空经济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区规划建设,推动工业产业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
积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去年以来,章丘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以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目标,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获评全省现代农业强县、全省数字乡村试点,乡村全面振兴开创了新局面。2025年,章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边祥为说,章丘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左右,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61万亩、64万吨以上;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健全完善产业链条,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建设现代乡村,巩固省级“诗画文祖”衔接推进区建设成效,打造“明山绣水”市级泉韵乡居示范片区,完成3个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建设,创建3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新建数字乡村100个。加快促进致富增收,深化全域“三变”改革,积极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探索强村富民新路径。
推进科技创新打造人才高地
创新驱动现代化强区建设
去年以来,章丘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69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6.5%。新的一年,章丘在科技创新驱动方面有哪些举措?
边祥为表示,2025年,章丘将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打造科教强区,为建设现代化强区提供有力支撑。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力服务保障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空天信息大学(筹)等高校建设,完成济南山东大学实验学校、绣源小学建设,加快章丘四中绣源河校区、钱学森高级中学、章丘四中绣源河校区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在600家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完成50个以上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认定;高质量举办市、区两级双创大赛,引进10个以上青年人才创业团队、培育15名市级以上产业人才,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民生保障举措更加务实
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民之所盼,行之所往。2024年,章丘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5%左右,20件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今年,章丘在民生改善方面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边祥为表示,新的一年,章丘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一系列解民忧、惠民生、顺民意的务实举措,努力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让民生答卷更有厚度,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今年,章丘遴选出25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人大会议审议票决;将大力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打造20个社区就业服务站试点,推动新增城镇就业7600人;完善普惠型四级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让“全民健康”托举“幸福生活”。
初审编辑:谢玮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