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
□ 张秋燕
最近几年, 夏天的酷暑实在是难耐,从六月中旬一直热到九月中旬。全天开空调还受不了,于是就向北跑。去年终于有了大把的时间(退休了),跑了一趟河北和内蒙古,在欣赏美景避暑的同时,还深度的游览了当地的古迹,张北县的元中都遗址,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上都镇的元上都遗址,很有意思。 张北县是从济南到坝上草原的必经之路,也是因为张北的天路比较有名,开车慢游,也可以下来停留休息拍照,近百里的天路,在山间和草原之上,群山巍峨,绿草如茵,白云如棉朵漂浮,排排的风车旋转,牛羊成群移动,蓝天耀眼,花朵成片,真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因为之前去过张北天路两次,所以就先在县城住下,休整两天再出发去天路,然后一路北上。
张北县城不大,开车十几分钟就到了城北的门楼,看到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前方是元中都遗址,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只知道元大都当年设在北京,还真不知道小小的张北县城是元中都遗址。出张北县城向北大约十几里就到了馒头营乡,看到了元中都遗址,比较遗憾,只有几处高出地面的土墙,还有一个小山丘。如果不是牌子的介绍,真看不出来是元中都遗址。遗址的旁边全是种的土豆和南瓜,一望无际的土豆正开着白色的小花,南瓜地里全是金黄色的花朵,煞是好看。因为没有导游介绍,也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好在打听到张北县有博物馆,第二天就直奔博物馆去了。
这个县级的博物馆真没让我失望,两层楼,全面介绍了张北县的历史人文经济,特别重点地展示了元中都遗址的出土文物。拙朴的石器陶器,精美的玉器瓷器,琳琅满目。特别是复原的元中都的立体模型,看到了当年元中都的繁华和建筑之精美。城的四角有阁楼,分内城和外城,有四个城门,城中的殿宇依着城墙排开,中间还留有大片的空地,有成排的蒙古包,这显示出这个介于元大都和元上都之间的都城,兼具草原文化和中原传统文化双重特色。元中都是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所建,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毁于1358年,被红巾军烧毁。兴盛存在的时间太短了。
元中都遗址的发现也很有意思,上世纪七十年代,张北县的民办教师尹自先,偶然听说馒头乡的那个土丘被当地村民叫做“白城子废墟”,激发了他的兴趣,他多次前往踏勘,丈量取证,查阅有关资料,推断出这座废墟应该就是历史上的元中都。后来经过考古队的发掘,证实了尹自先的推断,尹自先被称为“发现元中都第一人”。在博物馆看到他的照片,他和考古队员们在遗址上忙碌,是一个瘦小的、很普通的人,真心佩服他的敏锐和执着。从博物馆的地图上,看到元中都位于元上都(内蒙古正蓝旗)和元大都(北京)的中间,也可以理解为当年元上都的官员到元大都出发,因路途遥远,要在元中都补给休息,元中都起到了驿站的作用。
离开张北县后一路北上,到了沽源县,多伦县,然后进入内蒙古的正蓝旗。也是从路边的指示牌发现正蓝旗的上都镇是元上都的遗址,马上就去看了元上都遗址。这个遗址比元中都遗址大了几十倍,它北依龙岗山,南临上都河,地处金莲川草原,总面积250平方千米。满坡的金莲花摇曳多姿,花儿有点像格桑花,金色的花朵在草地上艳丽醒目,吸引着游客不停的拍照。遗址非常广阔,要坐小旅游车进去,一路有导游讲解,遗址分为里外三座城:宫城、皇城、外城。四个城门也都剩下沙石的门墩,外城墙还有轮廓,宫殿都没了踪影,最大的殿(据说是忽必烈的办公场所),还有屋基和几块碑刻,总之地面上能看到的遗址很少很少,全凭导游的讲解和个人的想象。当我站在大殿后面的山坡上,放眼望去,还是能穿透时间的长河,看到那些战马驰骋旗帜猎猎的刀光剑影,还是能听到那些人欢马叫鼓乐喧天的齐鸣声,还是能感到那夏日的茂盛和冬雪的苍凉。真是如古人所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元上都从建到毁灭有百年历史,也是毁于红巾军,真是可惜啊!导游说,元至正大1358年,红巾军攻陷元上都后,放火焚烧宫殿城池,烧了接近一个月。元中都和元上都都是毁于1358年红巾军进攻。现在一想到摧枯拉朽兵临城下,脑海中就出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多少的建筑、城池、雕刻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几代工匠的心血,烧毁了就永不会再有。文明和平的生活真是百姓的福祉。我现在犹豫以后还要不要去看元大都遗址,据说元大都遗址更是没有什么可看了,修建成了一个七八里长的健身休闲的市民公园。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