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东阿镇

2025-03-04 16:13: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京元

  平阴县东阿镇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丽富饶,人文荟萃,令人神往,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东阿镇历史悠久,原名谷城镇,为原谷城县城所在地。相传此地盛产五谷,神农曾于此遍尝五谷,因此得名“谷城”。因屡遭水患,历史上东阿县城曾多次迁徙,明洪武八年为避水害,知县朱真将县城迁于此地。自明朝洪武八年至1947年,东阿镇一直为东阿县城所在地,时间长达600年。1947年,东阿县城迁至黄河北岸的铜城镇(今铜城街道办事处)。东阿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曾是闻名遐迩的货物集散地和交易场所,尤其是每年春秋两季的庙会规模宏大。自明朝万历年间直到抗战时期,东阿庙会一直兴盛不衰,吸引着千里之外的上海、浙江、广东一带客商纷至沓来。

  迷人的东阿镇古老而沧桑,有许多著名风景、名胜古迹。古东阿八景,有七景在平阴,其中四景在东阿镇,它们分别是“归台遗井”“黄石仙踪”“狼溪春水”“虎窟秋风”。

  归台遗井,位于东阿镇城南,有齐国名相管仲所建“三归台”,三归即民人归、诸侯归、四夷归,意为天下归于齐国。台边有井,名为管仲井。

  黄石仙踪,在东阿镇北谷城山,也叫黄石山,据《史记》记载,张良得遇圯上老人秘授兵法。并云: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黄石即我矣!之后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果然于十三年后,在谷城见到山上的巨大黄石,遂建黄石公祠以祭之。

  狼溪河水,狼溪河发源于洪范诸泉,流经东阿镇全境汇入黄河。狼溪河从东阿古城穿城而过,把东阿城分成东城和西城,东城和西城之间有明代建造的永济桥相连接。

  虎窟秋风,东阿镇西边有虎窟山,又名狮耳山,山上有一百多种中草药,山上有白虎洞和听风洞,秋风起时,在洞中听得声如波涛,连绵不绝,震人心魄。

  东阿镇,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是古代著名军事家黄石公和明朝政治家于慎行的故乡。于慎行出生于东阿镇的衙前村,少年聪颖,后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曾担任万历皇帝的老师,也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著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文集》等。《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文学为一时之冠”。

  东阿镇的特产,闻名遐迩。

  阿胶是东阿镇的著名特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阿胶以驴皮为主要原料,采用特定的水质和草药资源,熬制而成,成品呈琥珀状,透明,无臭味,是传统的滋补佳品,东阿镇的阿胶因其优质的原材料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享誉海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当地的阿胶作坊和济南阿胶作坊合并,成立了平阴阿胶厂,生产的“福”字牌阿胶,驰名中外,是国家金牌产品。

  东阿镇豆腐是平阴的特产和名吃。以香浓、细嫩、爽滑可口、久炖不烂等特点著称,深受人们喜爱。东阿豆腐采用当地生产的大豆和狼溪河水,用卤水点制,加工而成。热豆腐是东阿镇著名的小吃,趁热气未散,将刚出锅的豆腐切成小方丁,浇上蒜酱、韭花酱或辣酱趁热食用,甚是惹人喜爱。每逢清晨,卖豆腐的人们走街串巷,到处都是动听的叫卖声和梆子声,勾起了人们的食欲。外地人到东阿镇,一定要品尝这里的热豆腐,以满足自己口腹之欲,既是舌尖上的满足,也是心灵上的愉悦。

  东阿镇烧饼,历史久远,数“李记桥头烧饼”名气最大,因烧饼店铺位于狼溪河桥东头而得名。它吸取了各种名烧饼的做法,保持了香甜两面黄,外撒五香芝麻内擦酥这一传统特色,专做五香双酥脆芝麻烧饼。其特点是,制作精良,用料考究,外酥里嫩,香酥可口,外形美观,双面金黄,营养美味。它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使用枣木炭烘烤,采用吊炉和铁板烘制两种方式。使用老酵母和面,用狼溪河的优质水,取用当地产的五香调料和芝麻葵花仁,独家烘做五香椒盐,做的烧饼香酥美味,令人垂涎欲滴。

  东阿镇酱菜,又称五香疙瘩,包瓜,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也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之一,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深受消费者喜爱。

  东阿镇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承载了我的许多记忆。那是1979年的秋天,组织和领导重视和关怀,把我从平阴一中调入二中任教导副主任,至1981年,又离开这里。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见证了平阴二中正规的教学生活,遇到了严肃认真的老校长杨克芳,年轻有为的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于志广,结识了一大帮博学多才的老师们。他们难忘的形象,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我成长路上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莘莘学子,风华正茂,像初升的太阳,刚开始绽放的花朵,阳光又灿烂。他们求知若渴,努力学习,为考上大学或中专而努力拼搏,后来都功成名就,奔赴各地,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星期天节假日,我曾参观游览这里的大好河山、名胜古迹,亲眼观赏东阿镇的美景。我去过狼溪河,爬过狮耳山、少岱山、黄石山,到过永济桥、东阿古城,去过平阴阿胶厂,吃过东阿豆腐、东阿烧饼和东阿酱菜。东阿镇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我曾去东阿镇古城赶东阿大集,集市上商贾云集,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街道两旁,摆满了货摊,美食美味,蔬菜瓜果,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我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品尝美食小吃,领略独特风味,一身的疲惫顿时不翼而飞。那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香喷喷的热豆腐,真是好吃极了。

  我爬过狮耳山(又名虎窟山、龙凤山),山高海拔250米,形似龙凤虎狮,百姓望山形起名,俗称“狮耳山”。山崖下有天然石洞和清泉,山脉层峦叠嶂,峰岭交错,树木苍翠,风景奇绝,山坡上覆盖着茂密的植被,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实的地毯,实为旅游之胜地。山上有观音堂、三圣殿、虎窟洞,因东晋十六国之时,南燕建平年间,济南太守胡咨得虎于洞中,故称为“虎窟山”。这时我想起了那首民谣“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狼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少岱山上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制胶还得阴阳水”,民谣中的狮耳山,因圣药阿胶而闻名。小黑驴吃了狮耳山含中草药的草,身上有了药性,黑驴皮经过浸泡,加上各种中草药,经过一道道工序熬制成阿胶,有着补身健血之功效,遂被冠以“阿胶”之称号。

  我去过永济桥,悠悠漫步,徐徐而行,一缕清风,轻轻拂过脸厐;桥下涓涓河水,穿桥而过,流水潺潺,碧波荡漾;近看桥身古朴典雅,雕刻精美,古老的永济桥经历了百年沧桑,见证了东阿镇的历史变迁。永济桥原名狼溪桥,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I500年),是济南市现存最大跨度的石拱桥。它为单孔券形石桥,桥洞内由青石拱券而成,两侧桥洞上端各砌一浮雕龙头,桥面铺石板,中部高,两端低,呈弧形状。桥两侧由方体望柱和栏板构成桥栏,栏板30块,上刻花卉图案,在桥栏两端引桥部砌石墙与桥栏相连。永济桥将桥梁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完美结合,为东阿镇的交通运输及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95年12月20日,永济桥被济南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永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还记得,多年后我担任了平阴县委宣传部部长,曾多次带领客人来东阿镇观赏美景,参观学习。我曾陪同原《人民日报》副总编翟向东同志前来东阿镇,游览少岱山,他神情肃穆,感慨万分。后来他写了文章《愧憾》,文中说“东阿旧地重游,临永济桥,登少岱山,这里是吴鸿渐烈士牺牲就义的地方”。回忆了与吴鸿渐同志共同战斗的岁月,吴鸿渐烈士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后来到泰西特委,翟向东曾与之并肩战斗。后来吴鸿渐任平阴县委副书记,不幸被捕牺牲,年仅24岁,翟向东不知战友的籍贯何处,心中感到非常愧疚和遗憾。

  我陪同他来到黄石山,东阿镇党委宣传委员苏树珍同志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黄石山的来历,讲了著名军事家张良向黄石公拜师的故事。翟老百感交集,听得津津有味,他拾级而上,参观游览,并在黄石洞前与我们合影。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我常来东阿镇,还因为宣传委员苏树珍同志,是全县最好的宣传委员。他高大魁梧,饱经风霜,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做过公社秘书,有深厚的文字功底,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善于交际,迎来送往,各项宣传任务,都能圆满完成,成为全县宣传工作的一面旗帜。我常来这里与他促膝长谈,交流工作体会,听取工作建议,共商宣传工作大计。我经常带客人来游览学习,他总能热情接待,让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苏树珍同志虽已去世多年,但他那高大的形象,永在我的心中。

  东阿镇是个美丽的地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现在的东阿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已是旧貌换新颜。祝愿东阿镇越来越美,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更加幸福美满。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