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里的长城——三代人与山东国防动员

2025-08-27 17:05: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韩振昊

  作者:韩振昊

  (一)

  姥爷把枪膛里最后一粒子弹

  压进1945 年鲁西南的秋风,

  高粱应声红了,

  像一面面小小的国旗

  插遍他负伤走过的沟壑。

  那年,他十九,

  把“动员”两个字

  写在自己伤口的绷带上——

  他说:

  “国土不是地图,

  是咱山东人一寸寸的体温。”

  (二)

  父亲接过那支枪,

  在南疆的雨夜擦拭。

  1979 的炮火

  把他的影子焊在猫耳洞的湿壁上,

  也把“国防”两个字

  烙进我的摇篮曲。

  退休命令下来那天,他把军功章包进红绸,

  却把自己留在50多年的军旅荧光里——

  像一枚不熄的灯标,

  守着鲁中大地。

  (三)

  我十岁那年,

  第一次走进济南人防商场的地下长廊,

  灯管亮得像父亲肩章上的星。

  广播里放着《地道战》的插曲,

  我摸着水泥墙缝,

  忽然听见

  姥爷的呼吸、父亲的脉搏

  在头顶三十米处

  一起跳动。

  那一刻,

  “人民防空”四个字不再是课本,

  是血脉里

  最安静、最踏实的回声。

  (四)

  后来,我穿着那一抹绿

  在实验室的机房里把 SDN 的流表

  写进国产交换芯片最细的栅格,

  ACR 集群在 0.3 秒内

  为 IPv6 全域网络重绘十万条安全流表。

  我把科技进步奖的奖章别在父亲胸前,

  又把姥爷政治干校的斑驳证书

  一起放进国旗下的小展柜。

  灯光扫过,

  三代人的影子

  重叠成一道新的长城——

  它不在山脊,

  而在我们每一次心跳的节拍里:

  咚——咚——咚——

  和齐鲁大地同一频率。

  (五)

  今天,我抱着女儿

  站在泉城广场的防空警报试鸣日。

  十四点整,

  长鸣划破云层,

  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

  把三代人

  紧紧系在一起。

  女儿问:“爸爸,为什么声音这么长?”

  我说:

  “这是爷爷和太姥爷

  在给咱们家

  拉响一辈子只响一次的上课铃——

  告诉土地上的每一个孩子,

  国防不是远方的硝烟,

  是你我此刻

  一起屏住呼吸的

  0.01 秒。”

  (六)

  从鲁西南的黄河故道到鲁中起伏的高粱,

  从地下十米到云端万米,

  我们把家园折叠又展开,

  把岁月淬火又升温。

  八十年的胜利不是终点,

  七十五年的防空不是围墙,

  它只是

  让一条叫做“中国”的脉搏

  在山东的胸口

  跳得更稳、更响、更长久。

  (七)

  如果哪天警报真的响起,

  请允许我

  像姥爷那样把子弹压进枪膛,

  像父亲那样把坐标标进荧光屏,

  然后转身

  像当年在实验室里那样

  把数据刻进芯片,

  把胸膛

  留给

  这片生我、养我、

  也必将葬我的

  滚烫国土。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