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价格适宜、买得到、能报销 医保药品目录上新惠及你我

2024-11-29 10:53: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11月28日,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向社会公布。今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91个药品中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经连续7年开展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制度框架、范围条件、规则程序基本定型,社会和医药行业也有了比较稳定的预期。

  那么,今年医保目录调整的范围主要是什么?又有哪些新的趋势和特点?调整过程中,大家最关心哪些问题?

  这是11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谈判现场,正在谈判的药品是一款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创新药——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与现有医保目录中治疗该疾病的药品不同,这是一款作用于新靶点的全球首创新药,可以填补医保目录一线中高危患者无标准治疗的空白。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新药进入目录的速度不断加快,让更多新上市、临床价值高的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是这几年国家医保谈判的着力点,今年也不例外。

  肿瘤靶向创新药的价格高昂,占用的医保基金体量也大。对于谈判专家来说,既要让新药尽快进入医保惠及患者,同时又要考虑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在现场,价格是双方谈判的核心。

  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现场谈判专家 龚波:基于现在医保的可支付能力,我们虽然是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但是确实创新药不易,他们可能前期投入了十年,甚至很多亿的资金,因此也不能一味价钱越便宜越好,能找到最大公约数是我们理想的状态。谈判如果只剩下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大限度为患者、医保基金争取最合理的价格。

  在谈判现场,药品的底价是专家谈判的依据。底价的背后,是前期医保方对药品价值进行多维度的测算和评估。

  今年的基金测算更加关注对基金支出的影响,同等条件下,对创新程度高、患者获益大的药品会测算出更高的价格。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目录管理处处长 张西凡:医保的药品谈判绝对不是单纯一味压价,更多是一种价值购买,实际上要对这个药品到底能给患者带来多少获益,进行科学的测算和评估。怎么了解或者计算它的健康获益?我们引入了国际上主流的药物经济学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测算,再基于基金的承受能力,提出一个底价。

  今年,药品底价测算技术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通过建立“以患者健康获益”为核心的多维价值评估体系,引导医药行业瞄准真创新,努力创造更高的临床价值。

  第一轮报价进入底价115%的区间,意味着报价不高于底价15%,谈判成功的概率加大,企业松了一口气。这几年,随着医保基金向创新药的倾斜,越来越多的创新药当年获批、当年纳入医保。对企业方来说,以价换量,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后通过覆盖人群的快速扩大,可以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得到创新回报,从而进入再投入、再研发的良性循环。而对医保方来说,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是他们在谈判中最大的底气。

  医保目录经过7轮调整,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药价格体系,有效兼顾了参保人和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临床合理的用药需求、企业投入和回报等因素。为创新药在各方共赢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升了对创新支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目录管理处处长 张西凡:基本医保就这么多钱,保障能力是有限的。通过找一个适宜的价格,利用规模优势、市场优势,迅速地让它放量,企业得到适宜的市场回报,这对创新的支持是真支持,是可持续的、稳定的支持,也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我们观察到,大部分创新药进了目录之后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得到很好的市场回报。

  过去几年,医保目录中的新药数量不断刷新。其中,肿瘤靶向药由2017年之前的0个增加到2024年目录调整后的87个,群众用药负担大大减轻。

  今年九月初,河南的李女士被确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四期,这是淋巴瘤分期最晚的一期。就诊时,医生为她制定的救治方案中,建议使用医保目录谈判中的注射用维泊妥珠单抗新药。每期要用三针,一针大概是9000块钱,常规治疗要用6期,将近18万元。

  李女士是企业退休职工,每月退休金2200块。六个治疗期近二十万元的治疗费用,对她的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淋巴瘤中常见的类型,使用新药可以提高治愈的可能性。李女士的家里商量后,决定集全家之力为她治疗,最终选择了新药的方案。目前,治疗已经过半,效果良好。

  为了给创新药更多的机会,原计划半小时结束的谈判被延长至40分钟。其间,企业两次离场、6次报价,最终得到圆满结果。

  随着这款新药谈判的成功,李女士后半程的治疗有望减轻家庭负担,也将有更多患者可以用得起新药。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继续坚持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突出对“真创新”的支持力度。今年目录调整范围以新药为主,新增的91种药品中有90个是5年内新上市的品种,38种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下历史新高。在谈判阶段,创新药谈判成功率超过90%。更多好药被及时调进目录,基本医保用药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目录管理处处长 张西凡:创新药实际上代表了临床治疗的一个方向,获批上市之后,一般情况下都会有更好的疗效。国产药品65个,占到了70%左右,并且这几年都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体现了国产药品创新能力不断进步。今年的调整在糖尿病、肿瘤、感染以及罕见病等领域,都有一些同治疗领域,疗效更好的品种进来。

  七年来,医保目录一直保持动态调整,在有药品调进目录的同时,也有一些药品被调出。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共有43个药品被调出目录,其中41个常规目录品种,两个协议期内谈判药物。

  记者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更加强调药品的配备供应,近3年未向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的常规目录药品,以及截至2024年6月30日,未按协议约定保障市场供应的谈判药品成为调出目录重点考虑对象。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目录管理处处长 张西凡:有一个协议期内谈判药是刚获批上市不久的品种。进入目录之后,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一直没有供应。医保目录实际上是对老百姓的一种承诺,进了目录代表可以提供这种保障,兑现不了承诺,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调出目录。怎么让有需要的老百姓能方便及时地以适宜的价格买得到、能报销,这是调目录的最终目的。

  对于调出的药品,一些人有所担心,在医保基金紧张的情况下,目录调整是否会单纯追求低价而让渡药效,从而导致一些价高但质量好的药品被调出目录。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目录管理处处长 张西凡: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首先药品被调出既有一些疗效不确切的、临床价值不高的品种,也有一些因为价格原因,比如市场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性价比已经不符合医保规则了。目录内有大量同类的治疗药品、性价比更高的药品,完全可以替代。

  医保基金是参保群众的“保命钱”,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医保目录经过7年的调整,共有835个药品新增进目录,覆盖全部临床治疗领域,我国用药结构、用药数量发生根本性变化。从2018年到今年10月底,累计受益患者人次超过8.3亿。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目录管理处处长 张西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实际上大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据统计,这几年下来累计减负超过了8000亿元,平均每人次减负超过1000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善。

  医药行业是体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医保目录在调整中建立全面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准入机制,树立支持创新鲜明导向;助力构建覆盖13亿多人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创新药快速进入市场获得合理市场回报;建立健全药品创新价值评估机制,着力实现支持真创新、真支持创新的目标。“扩容”后的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编辑丨赵园

  摄像丨付鹏

  策划丨牛彦敏

  剪辑丨张文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邓玉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