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高校课表“挤水分”,人才培育“添分量”

2025-10-24 10:41:54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朱延鲁

  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

  近日,据九派新闻等媒体报道,这个学年开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国内多所高校宣布缩减学生毕业所需的总学分,并对本校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将一些知识内容陈旧、重复冗余或者与行业发展脱钩的“水课”进行合并删减,增设部分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等,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

  高校是为社会培育人才的核心阵地,学校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和人才的培育质量。近年来,不少高校在优化课程体系、推进学分制改革上进行着不同的探索与实践。此次多所高校选择给课表“挤水分”,并缩减学生毕业所需总学分,可以说,是对学分制改革的有力回应。其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动力,而且能够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投入与错配浪费,让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到能够真正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优质课程上。同时,还会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索。这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当下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都将产生促进效果。

  当然,给课表“挤水分”,并不是简单地删减课程,其背后所关联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教师的评价体系、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的质量标准、学科的建设规划等多个环节。这就意味着,高校在选择压减“水课”的同时,应当同步推进相关环节的优化与升级。就拿教师的评价体系来讲,不仅要破除以往“重科研、轻教学”的惯性,更应当将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能力提升、教学成果创新等教学实绩纳入评价教师的关键指标,让老师们更有动力和信心投入到优质课程的打磨与教学创新的探索中,从而确保高校精简课程不光“减数量”,更能“提质量”。除此之外,如何让学生们多出来的时间“用到实处”“见到实效”,也是高校在精简课程时需要同步规划的关键一环。

  高校精简课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伴随前沿科技、行业发展、时代需求等不断进行动态调整。相信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有越来越多高校加入到精简课程、压减“水课”的行列中。与此同时,更多聚焦前沿、注重实践、贴合时代需求的新兴课程、优质课程也会出现在高校课表中。当每一门课程都成为精心打磨的知识载体,当每一堂课都能点燃学生们探索未知的热情、成为启迪智慧的成长阶梯,我们的高等教育必然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我国人才培育体系的根基也会更加坚实稳固。

初审编辑:徐坤杰

责任编辑:单蕴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