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洪震
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五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单位,一个个五年规划,既记录着国家的历史,也印刻在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记忆中。而中国持续多年所呈现出来的清晰的方向感和路线图,也越来越令世界惊叹。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四五”即将过去,而到了本周,“十五五”规划建议,在二十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
从科技自立自强到经济的绿色转型,再到民生福祉的持续改善,新的规划,需要为国家下一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领域,标注重点,指出方向。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我们还有十年时间,在此背景下,谁都清楚,“十五五”这五年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中,未来的五年,中国怎么走,也注定会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我们将如何实现下一个五年规划?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本周四发布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使用了这八个字,来形容整个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历程。公报还判断,接下来的“十五五”,我国的发展环境仍然会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我们经常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经济的这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超过了以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说过,全球经济可能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的考验,那么这句话放在当下, 我觉得依然是成立,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抬头,对全球经济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世界经济这种增长格局的变化,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

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全会提出的“十五五”目标中,高质量发展位列首位,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突出新质生产力引领、科技自立自强、产业体系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张晓晶:就一个经济体来讲,要能够获得一个持续的发展,持续的增长,永恒的推动力就是全要素生产力,就是科技创新驱动。

在江苏淮安,人工智能,正在为电网检修,带来革命性的改变。随着公司配备了“空天地”智能巡检体系,在人工智能算法和高新技术装备的赋能下,不仅人力得到大大节省,隐患研判的准确率,也大大高于之前,目前已经超过95%。

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缩影。以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为例,2020年有1454家,今年九月,已经超过了 5300 家,全球占比达到 15%。人工智能应用,也正在向千行百业加速赋能。本周,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提供的信息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国经济正在换上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王一鸣:当前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进,呈现出人工智能为主导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多点突破的这么一种发展态势,人工智能迭代升级,正在催生产业变革。对中国而言,我们说主动求变,就是要抓住这轮科技革命的机遇,以科技创新去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技术,孕育新产业,创新,也能够育新。本周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元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此外,《十五五规划建议》还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 主任 郑栅洁: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郑栅洁还表示,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而针对科技的自立自强,《十五五规划建议》作出的四方面部署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

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 阴和俊: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 主任 郑栅洁: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从投资于物,到投资于人,在本周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多个部委负责人对《“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解读,也一直在突出一个“人”字。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原则,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是四中全会公报中的一大重点,也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其中,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就被列为未来五年重点部署的工作之一。今年新推出的国家育儿补贴,已在上个月正式全面开始申领。符合条件的0到3岁婴幼儿家庭,每孩每月可领取300元育儿补贴,一年就有3600元。本周,据媒体报道,多地表示将加快审核速度,育儿补贴10月底到12月,有望陆续发放。

一个接一个的五年规划,行进到“十五五”,越来越清晰的线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一直是人的现代化。人均GDP,从2015年的4.93万元,上升到2024年的9.57万元;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上升到79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0%上升至60.8%,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更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从而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十四五”,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的5年过渡期,这五年,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40%;而未来的“十五五”,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对于脱贫人口,要转向常态化帮扶的新阶段。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郑功成:通过国家的引导,国家的调整和区位的对口支援,和企业的参与,应该说各个地方在产业振兴方面是摸索了一些新的门路的,但是还不巩固,所以“十五五”期间要把它常态化,产业振兴要把它巩固下来,只有每一个乡村都有了相应的产业支撑,这个乡村振兴才能行稳致远。

此外,随着人口流动,以及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对于1.7亿进城农民工和他们的家庭来说,持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升,也是未来五年的重点。具体到随迁子女入学,在成都新津区,今年4月就启动了义务教育适龄随迁子女“随到随读”试点改革。以往外来务工父母为孩子入学,需要集中申报,还要提供居住和就业相关的多项材料;新的改革是,只需提供居住证或劳动合同。

经过十四五的努力,目前,在公办学校或享受政府补助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已超过97%,比“十三五”末提升了11.2个百分点。而四中全会公报则进一步提出,未来五年,要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年规划,中国之治,这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治理密码?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明年就要实施的“十五五”规划,可以说,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载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张林山:放眼世界,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非中国独有,但像我国这样能够朝着既定的目标持续制定实施五年规划并且取得巨大成功的,这极为罕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副理事长 王一鸣:“十五五”规划是未来五年的一个蓝图,而治理能力的建设,是实现这个蓝图的保障。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来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这里面关键的一个环节,我觉得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

四中全会公报中,“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遵循的六大原则中就包括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张晓晶:市场是有自发力量去扩展的,那么中间遇到的障碍就跟政府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这个时候如果说“十五五”有突破,那就是更好地来处理所谓的政府市场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有效市场跟有为政府要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 主任 郑栅洁:《建议》提出了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已经成为今年经济生活的重要主题词,本周,在四中全会公报中,又再次强调,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目前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已从过去的328项,减到了106项,有4218件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举措,得到清理,但是,还有不少堵点和卡点。

安徽合肥,这家以生产车载显示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这几年,随着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已经能够和长三角地区其他上下游企业,构成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从下单到下线,最快四小时就能完成。这背后,正是统一大市场思维下,长三角地区构建的新能源汽车四小时产业圈所释放的产业效能。

在本周五的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规范地方政府经济促进行为,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专家认为,在这些改革举措中,核心就是要处理好“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张晓晶:我们要通过一些规则理清政府和市场,你的角色,你的定位,尤其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分割,都是因为政府干预太多了,而如果说政府干预减少,那么市场的自发力量,实际上是有利于形成统一大市场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副理事长 王一鸣:我们需要从制度规则入手,提高制度的统一性,设施的连通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来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能够有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即将启程。有人说,中国的现代化像一场马拉松,但更准确地说,它是一场需要智慧接力的长跑,每一程都要快,每一棒都要稳,“十五五”这一棒,要接过“十四五”打下的基础,又要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为“十六五”的最后冲刺积蓄能量。因此这一棒,既要跑出速度,更要跑出质量。(央视新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洪震
因管鲍大街(冷水路-开源路)封闭施工,自10月25日起,济南公交B71路、BRT11号线临时调整部分运行路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