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最近,因为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怎么算是一个好老师?
其实,这个问题从我当老师半年后就一直困扰着我,我一直苦苦追寻答案,但也因为一切看似风平浪静,有时暂时遗忘了这个问题。工作一切循规蹈矩,不断地重复往复,直到最近遇到的一件事,让我又不得不思考,到底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我算是一名好老师吗?
刚工作的时候,我一直苦苦追求高分数。我拼尽一切让自己的班级的平均分名列前茅。生怕因为自己水平一般而耽误了100多个孩子的英语,继而影响他们的中考。是的,我心里惶恐,作为一名不起眼的本科学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一个毕业后三年内都和英语毫无关联的打工人,仅凭着高中还不错的英语底子我考上了英语老师。但实际我自觉惭愧,我想,能力不够,责任来凑。我得干好我的活,这是最起码的。在这样的想法下,我努力钻研教材,不羞愧于学习请教,不论白天有多少杂事,晚上回家一定备好第二天的课,因为我足够勤奋,我的学生也足够勤奋,所以常常是级部第一,甚至一直是我,这也是我很长一段时间有一些小骄傲的事情,尤其跟我当教师的爷爷说起,我能感觉到他很欣慰。
可是,我是一名好老师吗?我不想说我不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不敬业、不在乎分数,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耽误学生成绩,让自己的班的学生比别的班少甚至几十分的老师,也不能称得上一个好老师。总会有第一名,最后一名,但是起码要尽力而为,起码不能让自己班的学生平均分数太低。我愿意竭尽全力,为此努力,无需到处炫耀,让我自己安心就好。
我是一名只在乎成绩的好老师吗?我也不想承认。我也曾陪伴生病的孩子打吊瓶,我也曾在肺炎感冒药紧缺时期将家里的药寄给往届的学生,我也曾尽力让他们枯燥的学校生活多一点乐趣,我也曾关心他们的内心,耐心开导,轻声安慰。我还算得上是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吧。
但是,扪心自问,现在我很难承认我是一个好老师。我太关注分数,而忽略对他们的信任、尊重。我过度管控他们,不信任他们,恨不得周末也出现在他们面前。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我总会在说了几次不听后失去耐心。甚至说了很多“气话”,但是加剧了我们之间的不信任感。我还喜欢跟家长交流、告状,将孩子在校的表现都告诉家长,用“合力”来约束学生。我很像独裁的老师,专制的老师。(写于周一中午)
写到这里,先说说这件让我心烦意乱的事吧,刚发生这件事的时候,我觉得气愤无比,觉得自己的好心被误解,付出那么多管教这个孩子身上,却被反咬一口,我也怪这个孩子本身也真的有很大问题。领导告诉我,以后不需要再用现在的方式管教这个孩子,只需要保证这个孩子安全,所以我和这个孩子陷入了两天的冷淡期,没有任何交流。即使他犯错,我也不管他。可是,这样的交往像一块大石头压着我,他就在我班里,他是我的学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俩就像吵架的两个孩子赌气不说话,这样太尴尬,太悲哀。我毕竟是个大人,我会因为他不写作业,上课睡觉,动粗,但却不能因为他和他父亲的行为报复他,不论我心里多么气愤。可是要一直老死不相往来,我也觉得不舒服。而且,当我冷静后,我想,我也是有问题的。
忍耐两天互不搭理后,我决定跟这位同学推心置腹地聊聊天(虽然我的领导为了保护我,告诉我不要再跟他谈话了)。当然我不得不承认,为了自保,吸取上次的教训我录音了,我怕我词不达意,被孩子误解,回家后曲解了我的意思。我也大方告诉他我录音了。我说,你看这几天你犯了错误,我也不管你,你逃操,我直接把你丢给领导,其实我也不想这样。我还说我录音了,只是怕他爸爸误解我的意思,我说我不会把录音给别人,只是怕你爸爸误会。在我们推心置腹的沟通中,我发现我不是没有问题的。我生气时说的“气话”,甚至有些严重,让他很在意,所以我那些冠冕堂皇地为他好,让他真的无法理解。我给他真诚地道歉,我怎么能好意思说自己一点问题没有呢,我做不到。因为他在班里,我不可能当他是空气,与其逃避,也许打开心结就好了,也是打开我的心结,也是学生打开心结。我告诉他:之前那次生气侮辱你是我错了,我真心给你道歉,但你爸爸冤枉我收礼,说我团员内定也一定程度伤害了我,就当我们平了吧。那天他的表情,我能看出来是真诚的,不像以前那样表面应付。我想这件事也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这件事过去之后,我心里却难以平静。因为这个孩子本学期成绩突然下降,我们班完全不学习的孩子又多,我实在不想再多一个放弃学习的孩子,软的硬的我都试过,这孩子就是数一数二的不听话,每天在他身上花费大量心血、时间,让我甚至气急败坏,语言打击,导致他回家抱怨,也引发了家长的不满。我不想承认自己有恶意,我就想他像八年级上学期那样听话学习。可我错在太固执。
我想,一个孩子不愿意学习,说了好几次不听,我为什么一次次屡教不改,固执到底呢。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你怎么就觉得他是烂泥呢?也许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路。尊重他人命运。我是太在乎分数了,还是把自己当救世主了,我也不清楚,或许我做所有的事都是较真的,美其名认真,也许是迷失在曾经的表扬中了。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名字为《班主任的这九种行为,真的不利于班级管理》。里面提到的班主任行为大体有:他们对学生总是颐指气使,不尊重学生意见;他们缺乏沟通技巧,经常出现师生矛盾;他们不放心学生,总是过度监控和微观管理;他们只关注成绩,不关心学生的感受和发展;他们喜欢邀功诿过,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学生。当时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说的好像不完全是我,但每条都好像有我的影子。
去年,在大姑姐家玩,闲聊起来,姐夫的一句话让我感受颇深,他说:所谓的好老师,无非就是在不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能教多少算多少。具体我也忘了,大概此意。其实当时听后,我没有说话,但内心却一直回荡这句话,好像真的是这样,成绩真的很重要吗?也许在老师看来很重要,在我看来很重要,因为我很后悔高中没有努力学习,我也常常“埋怨”我的高中老师对我严格一点就好了,那样我也许会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风景。但真的成绩对每个孩子都重要吗?也许允许自己考第二甚至第三、第四,是跟自己的和解,也是跟成绩的和解,跟我的职业和解。
最近学校发了一本书,叫《活在课堂》,里面讲到了对课堂的敬畏。路漫漫修远兮,愿自己慢慢感悟,锤炼修养,好好想想到底什么是一个好老师吧。(通讯员 陈红伟)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