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海陆空"立体勘探 省物化探院解锁阿尔金密码

2025-05-12 10:12: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胡中喆 孟潇南 赵辉

  大众网记者 胡中喆 实习生 孟潇南 通讯员 赵辉 济南报道

  当无人机掠过阿尔金山脉勾勒矿藏磁场,当深地探测技术穿透五千米岩层绘制地壳CT,当勘探船在黄海破浪获取高精度重力图谱,近年来,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用科技赋能"海陆空"立体勘探,以科技之力破解地球密码。

  在阿尔金山脉的晨曦中,搭载高精度磁力仪与全画幅相机的无人机呼啸升空,对阿尔金多金属矿成矿带某矿区的地形与磁场信息展开“立体扫描”。山东物化探技术团队通过大比例尺航空物探与航空测绘探测,配合地面踏勘查证,成功圈定多处成矿靶区,利用院自主研发的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低空高精度航磁测量技术,实现了超低空磁场信息的仿地采集,还原了地磁场的原貌,克服了大切割地形区磁场探测难度大、效率低、风险高的技术难题,工作效率比传统地面探测提高3-5倍,那些穿梭在高山沟谷间的“智能装备”,正是物化探人延伸至苍穹的智慧之眼。

  面对“攻深找盲”的国家战略,山东物化探人以“重——磁——电——震——井”深部多元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为“探地神针”,向地下发起挑战,实现了5000米深度范围内地质结构的精细探测。首次将重磁电3D联合反演技术应用于大型金矿密集区,实现了金矿密集区3000米以浅地质-物性结构的“透明化”,并建立了胶东金矿多方法、多参数、大深度“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每一组数据背后,是物化探人用脚步丈量大地、用仪器聆听地球心跳的执着奋斗。

  在渤海、黄海海域的潮涌中,物化探人驾乘改装勘探船,搭载国内唯一浅海区海底高精度重力测量系统,深入黄海南部海域,绘制“蓝色国土”资源图谱。目前已取得山东省黄渤海海域浅海区约2万平方公里的可靠高精度海底重力数据。通过精准测量地球引力变化,无缝衔接陆海高精度重力场,摸清海底地质情况,推断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分布,为近海海域重大工程选址建设、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基础资料,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交“山东答卷”。咸涩的海风与颠簸的甲板,记录着这群“海上地质队员”的浪花勋章。

  向云端,他们是“飞行探矿者”——一架无人机、一组航磁数据、一幅数字矿图,勾勒大地深处的资源密码。

  探地心,他们是“深地解码人”——一道电磁波、一组深地数据、一张地壳CT,直抵三千米岩层,诊断地球亿万年沉淀的矿藏脉络。

  闯碧波,他们是“蓝海测绘师”——一艘勘探船、一组重力仪、一幅海底图谱,破译浪涛下的资源密码,拓展经略海洋的战略疆域。

  从无人机的嗡鸣到海上仪器的脉冲,从深夜帐篷里的数据解译到烈日下的设备校准,山东物化探人以“劳动”之名,以科技为笔,以山河为卷,将论文写在祖国山海之间。

初审编辑:胡中喆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