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课思政负责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现路径探究

2025-09-18 11:11:34 来源:  作者: 倪思源

  为解决学校思政流于形式的问题,2022年以来,泰安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教书与育人并重,创新实施“首课思政负责制”。

  小学学段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承担着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重要作用,开展小学课堂的首课思政工作十分必要。目前,“首课思政负责制”的实施已经进入扩面提质新阶段,“首课”既是时间之首,又是地位之首。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高效开展首课思政负责制产生了如下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首课思政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数学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高效开展首课思政负责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开展首课思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进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全方位育人。

  小学数学课堂开展首课思政的路径

  (一)深挖教材,避免首课形式化

  教材不仅是知识的依托,还蕴含着学科的魅力与价值。教师需要吃透数学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优秀文化等思政元素,如古今数学文化和成果、古人的数学智慧和精髓、数学思想中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数学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等,以教材为依托开展首课活动,而非生硬地添加时政新闻。比如在学习 “认识立体图形”时以“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开展首课,认识各种立体图形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学习“平行与相交”时关联交通规则与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学习“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的相关内容时,将等式中的“平衡思想”类比于法治社会的公平原则、将“不等式”内容关联“资源分配差异”从而引发学生对城乡差距、共同富裕问题的思考;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结合教材插图开展首课,播放端午节的历史由来视频(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四制为例),开展首课教育的同时衔接教学内容……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选取贴近生活、学生易懂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首课思政,效果将事半功倍。

  (二)运用多媒体搜集首课育人资源

  小学学生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依靠感觉和直观印象,注重观察和体验生活中具体的事物。如果教师机械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首课教育可能会适得其反,造成数学知识和首课教育缺失关联,学生不知所云。因此教师应注重数学首课的生成性,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开展首课思政提供了可能。如在学习“加减法”相关内容时,在首课环节运用多媒体播放“加减法”的历史来源视频,感受古人的数学智慧和数学的实用价值;在学习“统计图”相关的内容时搜集一些5G/6G设备主导全球市场的用户数据、覆盖国家等内容绘制统计图,分析比较中国与其他国际的通信技术,凸显中国通信行业的国际前沿地位,让学生感受中国大国崛起的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激发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一份力量的学习热情。教师运用多媒体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开展首课思政,让学生接触到多种多样的首课形式和生动的首课资源,从而有助于数学课与思政元素良性结合,高效开展首课思政负责制。

  (三)巧思首课环节,精选首课案例

  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主动学习与首课思政相关的教学理论,思考和设计首课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环节的安排、首课资源的整合等,不断寻求恰当的首课教学方法,打造精品课例。具体而言,教师要优化首课教学设计,做好以下几方面。其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与首课教育紧密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以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作为载体,使首课教育更加引人入胜、富有吸引力。其二,积极开展合作探究。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出首课内容和数学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首课思政的深度理解和深入思考。其三,活用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首课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灵活运用问题导向式、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多多思考。

  (四)积极参与首课培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是战略高度上民族人才培养的筑梦人,要做好思政教育,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一是积极参与首课活动和培训。教师应主动参加教育部门及学校组织的首课思政相关培训,聆听专家解读,深化对首课思政负责制内涵的理解,并掌握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二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可利用业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不断拓宽视野和知识领域,深化对首课思政的认识,提升学科素养及理论知识水平。三是教师之间加强合作交流。教师可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将首课思政负责制融入日常教学的方法,分享实践经验与感悟,把“首课”落实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教研活动中,让“首课”的落实成为教学常规,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行动自觉。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高效开展首课思政负责制,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依托教材,避免形式主义,杜绝简单粗暴的标签式“拼贴”(如生硬地加入时政新闻);二是合理运用多媒体载体使首课活动多样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首课思政负责制,注重首课内容的生成性,切实落实课程思政要求;三是教师主动学习首课理论,强化自身专业性,所有首课案例必须经过严格的教学验证,确保专业知识的严谨性。在教学中,教师需精准把握教材的编排,引导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与思政育人的有机统一。(通讯员 倪思源)

初审编辑:赵晓丹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