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港宁
大众网记者 赵港宁 济南报道
当不少孩子还沉浸在熬夜爆“肝”《黑神话:悟空》的游戏世界中,那个曾带来无尽欢乐与自由的好伙伴——“暑假”正在悄然远去。
当游戏的激情逐渐冷却,现实的压力却如潮水般涌来。孩子们猛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堆积如山的假期作业、只字未动的研学报告,以及即将来临的新学期所带来的未知挑战。
这些突如其来的压力,让许多孩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迷茫。
“暑期综合征”来袭 “开学难”成社会焦点
此时,医院里“小病号”的激增,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些孩子大多因为“暑期综合征”而前来就诊。
虽然“暑期综合征”并非一个专业的医学病种,但它却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在假期结束后普遍出现的身心问题: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精神懈怠、困倦乏力、食欲不振……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更对他们的心理状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而据研究资料显示,在新学期开学后,孩子们则会出现失眠、健忘、走神、起床困难、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症状,这些症状和之前暑期长假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关联,因而称之为暑期综合征。
其实,这种“暑期综合征”和大人的“节后综合征”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在一段较长时间的放松后,难以迅速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要求。
“暑期综合征”的根源,在于孩子们在假期中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长时间的熬夜、缺乏规律的作息、过度的娱乐消费……这些行为在短时间内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但长期来看却会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打破“暑期综合征”,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这不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和老师打好“辅助”。
“三管齐下” 助力打破开学“魔咒”
对于孩子来说,首先要认识到“暑期综合征”的存在及其危害,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逐渐恢复早睡早起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时间,抓紧完成假期作业和研学报告,避免因拖延带来的压力。
同时,适当增加一些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缓解压力,改善情绪。还可以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拓展知识面,丰富精神世界。
其次,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应该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和支持者,而不是旁观者或监督者。
监督孩子的作息时间,避免孩子过度沉迷于游戏和电子产品。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划。
此外,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也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保证营养均衡,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老师也可以提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假期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对新学期充满期待。
可以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假期经历和收获,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
在开学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进度和难度的把握,逐步引导学生适应新学期的学习节奏。
总之,“暑期综合征”不可轻视,它犹如孩子在迈向新学期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将其移除。家长以关爱与引导为孩子照亮前行的路,老师用鼓励与规划为孩子扬起希望的帆,孩子自身以积极的行动和坚定的决心为自己注入前进的动力。
在暑假的最后时光里,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帮助孩子战胜“暑期综合征”,以昂扬的姿态、饱满的热情迎接新学期的璀璨阳光,开启充满无限可能的学习之旅,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航道上继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济南市教育局公众号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