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该有的样子

2024-09-15 15:22:2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魏俊怡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

  刚刚结束的暑假中,“去哪儿”的解法众多,研学旅行是其中之一。

  就在前几天启动的“行走黄河 品阅齐鲁”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研学导师的引领下,走进竹简汉墓博物馆、王羲之故居、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十多处研学点,对深邃的齐鲁文化有了切身感知。

  与“研学热”伴生的价格虚高、货不对板、走马观花等乱象不同,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局将责任揽入怀中,从“研学育人”的专业角度,集合全市最优力量,构建了“品鉴济南”“品阅齐鲁”“品读中国”三级研学课程体系,打造了一个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研学样板”

  从济南研学的跃迁之路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行走黄河 品鉴济南”研学活动启动

  一

  作为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济南的研学体系建设在纵向发展上大致可分为三个版本:

  先说“塑形”版。通过文化植入来改变研学环境与面貌,是最直接的方式。研学是拓展学生视野的重要渠道,也是进行学科融合的重要途径,更是人文交流的有效载体,载动的是千年的泉水文化与黄河文明。近几年,我们看见济南市教育局“行走黄河 品鉴济南”“寻72名泉 品泉城泉水”“‘泉’在济南过暑假100条研学路线”等项目的落地实施,看见学生在跨领域、多学科的环境中迸发出别具意义的感知,更看见黄河、泉水主题研学所蕴含的蕴意与带来心灵润泽,其中的文化赋能之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行走黄河 品鉴济南”活动中,学生在龙山文化遗址体验“钻木取火”

  再说“赋能”版。提升学生对“学”的领悟,实现“边走边学”“边学边悟”“寓教于乐”“融学于趣”,是济南研学实践的第二个层级。比如,“寻72名泉 品泉城泉水”课程组织学生走遍72名泉,独立完成648个泉水数据的测量,形成完整详实的(包括每眼泉的经度、维度、海拔高度、PH值、溶解性固体容量(TDS)等)泉水数据,学生撰写泉水研学日记300余篇。不仅提供“自主式”学习空间,锻炼学生自主思考、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提供“实践性”学习平台,提升其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学子们或是览名胜古迹、寄情于山水之间,或是结良师益友、探索社会真谛,在研学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精神的自足、人生的通达。

  最后说“共生”版。在济南的研学实践教育中,“共生”一词被频繁提及,而要做到共融共生,则需要研学项目更加契合教育拓展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更重要的途径。伫立在奔腾咆哮、蜿蜒入海的九曲黄河前,学生们常常会被其散发的蓬勃生命力所震撼。在济南市教育局开发的“行走黄河”系列研学课程中,基础知识与火热实践紧密衔接,寻遍九省、追根溯源,涵盖地理、历史、生物、语文、数学等多学科的“第二课堂”,让学科融合自然的发生,打通了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间的壁垒,是求学问路之旅,亦是立德树人之途。

“寻72名泉 品泉城泉水”活动中,学生在核对泉水测量数据

  二

  “到此一游”不可为,真“研”真“学”才能取“真经”。若我们仔细“解剖”济南研学实践的经验做法,得以一窥其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密码。

  其一是有广度,为不同年学段、不同兴趣点、不同目标值的孩子设计更为个性化的“研学套餐”。拿“行走黄河”系列研学项目来说,该课程分为“品鉴济南”“品阅齐鲁”“品读中国”三层体系,分别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开展活动,构建了成熟且完备的课程体系,自然能赢得老师、学生与家长的好评如潮。

  参与过“寻72名泉 品泉城泉水”研学实践活动的学生王舒涵告诉记者,通过在研学过程对“泉水四度”数据进行测量,自己提前掌握了地理经纬网的知识点,目前地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生于依诺则表示,自己是小学五年级参与的寻泉研学活动,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提升了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对现在初中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

“寻72名泉 品泉城泉水”活动中,学生在进行“泉水体测”

  其二是有温度,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保障好研学学生的行程。翻开“寻72名泉 品泉城泉水”研学活动的手册,我们可以看到,济南市教育局对研学的衣食住行规范、研学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严谨的规划,不仅制定了详细的安全保障预案、应急方案,还依据不同的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了明确的研学分工,如负责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测量、泉水温度测量、泉池尺寸测量等。

  据济南市教育局研学工作专班工作人员梁勇介绍,在“行走黄河 品鉴齐鲁”研学活动中,参与者既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也包含对研学有兴趣、善于钻研探究的学生,“研学教师从学生安全、研究性项目指导、团队合作、齐鲁文化学习等各方面全面引导学生成长,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成长。”

“行走黄河 品阅齐鲁”活动中,学生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参观

  其三是有深度,从帮助孩子树立理想、净化心灵、感悟人文、磨炼意志等目标入手,培育专业化的研学人才队伍,让研学项目落实真正有保障、有深度。拿“行走黄河 品鉴济南”研学课程中来讲,三年来,济南市教育局分期分批从各区县、直属学校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在推进研学课程开发、组织师生研学实践活动、绘制研学地图等一系列工作实践中,锻炼培育了专业化的研学人才团队。团队成员分组包片、实地调研、统一体例、研发课程,细化到每个基地、每日行程、每个时间点,具体到每堂课,谁负责、讲什么、怎么讲,做到了课程堂堂有设计、活动个个有方案、学生人人有体现。

  济南市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宏刚告诉记者,济南市教育局与各研学基地携手并进,积极打造“行走黄河 品鉴济南”研学品牌,形成IP形象、构建IP矩阵,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形成研学课程、研学导师、研学基地、研学文创等完整研学体系,持续推进泉水文化与黄河文化有机融合,讲好新时代济南黄河故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

  从“迷茫无序”到“健康有序”,在学生与家长们的心中,这两年济南的研学课标签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这些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并不是形式有多花哨,而是“研”力“学”力“爆棚”、胜在实践,胜在内容。

  未来如何把济南的研学课办得更好更深入?济南市教育局有思考,有计划。

“行走黄河 品读中国”活动中,研学师生在黄河壶口瀑布前合影

  需要立规矩、划红线。比如,作为教育与旅游的跨界融合,研学旅行的监督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教育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如何协调?行业规范和标准怎么界定?主管部门有必要进行前瞻性思考、统筹性推进,呵护研学实践健康有序发展。

  再如,研学旅行具有广泛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要在品牌创意、线路设计、内容品质上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服务。

  又如,结合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条件,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以提高技术含量,建立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实现从“一次性”到“可追溯”的转变,实现助力学生成长、赋能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

“行走黄河 品读中国”活动中,研学师生在河南三门峡留影

  对于全市各学校来说,如何借鉴以“行走黄河”为样板的三级课程体系,如何用好“趟出来”的研学实践,如何利用好研学地图的“脚手架”,成为下一步做实做优研学工作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研学实践就是这样一个点燃孩子求知欲和探索欲的地方。在遍地打卡的热潮之中,不妨静下心来深度思考,思索一下研学该有的样子。

  (图片来源:济南市教育局 视觉中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魏俊怡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