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济南·山泉湖河城 | 望河篇

2024-10-04 13:06:2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港宁

  编者按:

  山泉湖河城,济南的气韵藏在诗画里,点缀在发展中。何以更济南?何以最济南?国庆期间,我们推出系列报道《何以济南·山泉湖河城》,一起推窗看济南,共赴“‘泉’在济南享金秋”之约。

  大众网记者 赵港宁 济南报道

  济水与黄河,宛若历史长卷中的双韵之笔,携手镌刻着济南这座古城的悠悠岁月。

  自汉初伊始,济南便因坐拥济水之南的地理位置而得其美名,其称谓之中,深藏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记忆。

  共谱济水之滨的大河乐章

  在秦汉时期的经典著作《尔雅》之中,济水与长江、淮河、黄河并列为“四渎”,这一崇高的地位,无疑彰显了济水在华夏地理版图上的独特风采。

汶河湿地

  及至唐代,山东境内的济水下游悄然改道,其源头汇聚菏泽、汶水之精华,水质清澈如镜,因而赢得了“清河”这一雅致的别称,再次为济水增添了一抹动人的色彩,成为济水之畔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济南市作为黄河流域的中心城市,以其丰富的水系网络而闻名遐迩。

  济南全域的河流数量相当可观,根据济南市相关规划和政府发布的信息,济南市地处黄河下游,分属黄河、海河、小清河流域,有主要河流136条。

  其中,黄河、小清河、徒骇河、牟汶河等主流如龙跃骏马,奔腾不息,共同编织着这座城市的蓝色血脉。这些河流,不仅是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更是济南市水系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群山挺拔,云卷云舒间,全国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在此地交汇融合,宛如繁星点点,为济南这座矗立于黄河流域心脏地带的都市,铺设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历史坦途。

  积极主动融入、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是济南必须作答的“时代之问”。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

  序曲:大河浩荡古韵流长

  20世纪30年代,作家老舍在《大明湖之春》中写道:“泉、池、河、湖,四者具备,这才显出济南的特色与可贵。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大致在同期,日文明信片上将济南称为“水都”或“水之都”。

近代济南城南门瓮城及护城河

  传说大禹治水,尤重兖州;他巧妙导引黄河与济水,使济南的济水与漯水成为连接山东半岛与中原的两条璀璨水道。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济水,这条古老的水道,见证了无数山河变迁,被誉为华夏最早的“丝路”与“盐河”,是胶东物产进贡中原的必经之路。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描绘了济水沿岸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古代交通的繁荣与物资的丰富。

  大禹及其族团治水之后,夏族与姜姓族团大量涌入济南及山东半岛,促使龙山文化在夏初发生显著变化。

龙山文化陶鬲

  随后,商族亦因治水深入此地,岳石文化因而融合了先商文化的精髓。清代诗人赵执信在《早发齐河》中写道:“曙光初照古营丘,濯足黄河万里流。”不仅描绘了黄河的壮阔,也暗含了治水文化对济南及山东半岛的深远影响。

  商朝后期,为掌控海盐资源,商王室频繁通过济水向东征伐,济南遂成经略东方的战略要地。李清照在其词作《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虽然这首词描绘的是词人自身的经历,但也可从中感受到古代水道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以及济南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性。

金元之际的山东示意图

  金元时期,济南崛起为北方经济文化之重镇。金初,刘豫伪齐政权开挖小清河,使济南成为盐运枢纽,城市经济蓬勃发展。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登泰山》中写道:“济南名士多奇瑰,豪气不减秦与隋。”这不仅描绘了济南士人的风采,也反映了济南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繁荣景象。

明清济南府城图

  明代,济南成为山东省省会,其地位显赫,实乃要会之地。

  “湖干烟乱柳毵毵,是处桃花水一湾。”明代诗人王象春的《齐音》,描绘了济南大明湖的美景,也反映了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繁华与美丽。

《康熙南巡图》中的济南南门

  洪武四年,济南城大兴土木,砖甃石砌,巍峨壮观。城墙外有城隍,护城河环绕,四门各司其职,其中北门为水门,调节大明湖水位。清代诗人董芸在《历下四泉歌》中提到:“最怜鹊华相对立,黛色参天碧云里。”反映了济南古城布局的独特与美丽。

清代济南府西门大街

  济南自古便是交通枢纽、经济高地与文化瑰宝。其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景观璀璨,实乃中华大地之瑰宝。引经据典,更是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美好的想象与回忆。

  前奏曲:护城之河岁月静好

  济南的护城河,宛如一条流淌着岁月沧桑与风华绝代的长河,静静承载着历史的深邃与厚重。

  明代之时,它被誉为“环城河”或“城河”,尽管其确切的挖掘年代在史书中并未留下明确的痕迹,但人们推测,早在汉代历城初设之时,它的雏形或许已悄然显现。

  及至明初,济南府在原土城的基础上扩建城墙,并重新开挖城外护城河的部分河段,这一壮举不仅巩固了城池的防御,更让黑虎泉泉群中的诸多名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这一工程的意外之喜,为护城河增添了无尽的灵动与生机。

  这条全长6.9千米的护城河,堪称国内一绝,因为它是唯一由清澈甘洌的泉水汇聚而成的河流。

  河道宽窄相间,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宽处可达30米,窄处亦有10米之宽,水面面积广达8.4公顷,两侧绿地更是绵延12.5公顷,如一条翠绿的翡翠玉带,轻轻环绕着古城区,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温婉与雅致。

  1983年,济南人匠心独运,重建环城公园,以护城河为纽带,巧妙地将大明湖、五龙潭、趵突泉、黑虎泉等名胜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园中的园林景观精心布局,假山与绿植相映成趣,亭台楼榭错落有致,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诗画,让曾经难得一见的名泉得以璀璨亮相,成为游客们心中的一抹亮色。

护城河与老城东南的解放阁

  2010年,护城河更是迎来了全新的篇章,全线试通航的壮举让游客们得以乘船而行,尽览趵突泉公园的秀美、大明湖风景区的壮丽、五龙潭公园的清幽以及黑虎泉的雄浑。

  这一水连百景的奇观,让济南这座泉城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在游客们的眼前缓缓展开,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正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将进酒·君不见》中所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济南的护城河,虽非黄河,却同样流淌着岁月的沧桑与风华,让人心生敬仰与向往。

  连接部:探小清河穿黄启航

  小清河,是山东省境内一条承担泄洪、通航、灌溉、排污等多项任务的综合性大型人工河道。

小清河

  它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市,于寿光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7千米。

  近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在济南举办专家评审会,聚焦于《京杭运河黄河以北山东段通航及与小清河连通航道交叉工程方案穿黄工程研究报告》(简称《穿黄研究报告》)。水规院的专家们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运河复兴蓝图。

  报告中提出的两种穿黄方案——平交方案与上跨渡槽方案,均被证实技术上切实可行;而平交方案更是凭借其独特优势,赢得了专家们的青睐与推荐。

  穿黄工程,作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不仅是对《穿黄研究报告》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对京杭运河复航梦想的一次有力推动。

  不久的将来,这条古老的运河将再次焕发出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南北、沟通内外的黄金水道。

小清河开启河海直达物流新模式

  小清河与京杭运河的牵手,为鲁西南开辟了省内出海新通道,极大加速了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互联互通。

小清河桥

  济南,作为这一内河航运的关键节点,正崛起为北方航运新星与枢纽,战略地位跃上新台阶。

  经济浪潮中,内河航运的复兴,不仅拉近了贸易距离,削减了物流成本,更如磁石般吸引企业沿河布局,催生了港口经济、物流、制造业的蓬勃升级。

航拍小清河城市风光

  区域协同的乐章中,各经济圈因两河相连而更加和谐共鸣。资源流通无阻、优势互补,鲁南资源畅达四方,省会经济圈辐射力倍增。这不仅缩小了区域差异,更绘就了山东经济均衡发展的壮美画卷。

  展开部:黄河大桥起步未来

  黄河,华夏文明的摇篮,浩荡流经济南北部。

  自1912年津浦铁路泺口黄河铁桥屹立,虽历经七十年,木舟摆渡仍是济南人北渡黄河的主要方式,直至1982年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这座当时中国最大跨径的斜拉桥,成为济南人过河的新动脉。

黄河与小清河两条玉带穿城而过

  自1990年泺口浮桥通车以来,至2023年,黄河济南段已增添多座桥梁,加上已建成的济泺路穿黄隧道、凤凰路黄河大桥(部分已通车或在建中)、齐鲁黄河大桥,与历史悠久的泺口黄河铁桥共同构成了壮丽的桥梁群。

济南黄河公路大桥

  未来几年,随着各项建设的持续推进,济南预计将拥有超过“十二桥一隧”的壮阔景象,横跨黄河天堑,连接南北,促进区域发展。

  黄河济南段,百里风景区如画,植被葱郁,景色旖旎,融生态旅游、文化体验与运动健身于一体,2003年荣获国家水利风景区之美誉。

  而泺口浮桥之北,黄河森林公园静候游人,亦是休闲佳地。

长河落日圆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沿海省会城市及沿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起步区尽享区位优势红利,处于全国重点区域协同的关键位置。

  它向北能够深度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南可与长三角地区紧密对接,从而充分融入全国性发展格局。同时,起步区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肩负着重大使命。

  其目标是打造中国北方新动能增长极,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城市,由“跨河”迈向“携河”发展,携手沿黄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深化合作,启动“数据黄河”工程,规划建设黄河大数据中心,共绘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期间,按照计划,起步区境内的跨河通道将达19条,跨河密度可与南京、杭州、上海等拥河发展城市媲美,能大幅缩短南北主城区间的通勤时间,跨越黄河最短仅需3分钟。

  如今,漫步在济南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城市发展框架初步显现;一批高品质的学校、医院全面启动建设;体育场、安置房、会展中心等成为济南的标杆项目……这座城市在发展中的用心与扎实尽显无遗。

  终止式:泉城之河人文古韵

  济南的河流,犹如灵动的脉络,贯穿于历史、地理、人文与经济之中。

  济南的河流,不仅是自然之赐,更是人文之魂。

济南西客站腊山河城市风光

  护城河畔,古韵今风交织成独特景致,游人漫步其间,沉醉于历史与美景的交融。小清河两岸,居民傍水而栖,渔船歌谣悠扬,诉说着济南人的勤勉与智慧。黄河之滨,济南儿女以豪迈坚韧,书写着与河共生的壮丽篇章,黄河文化深深烙印于济南人的心灵深处。

护城河

  经济浪潮中,济南河流大显身手。护城河畔旅游业兴旺,商贾云集,繁华尽显。小清河复航,为济南交通注入新活力,区域经济联动更加紧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更为济南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济南积极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以地域特色铸就旅游新品牌,经济转型升级步履不停。

  护城河、小清河、黄河、大汶河……济南的河流,是这座城市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历史记忆,展现地理之美,孕育人文之韵,驱动经济之轮。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济南将倍加珍惜这些河流资源,让它们在新时代的长河中继续熠熠生辉,为泉城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回旋曲:奏响生态之歌

  2023年2月,一份来自济南市环保部门的监测报告,犹如一曲悠扬的水质赞歌,奏响了济南市水质改善的新篇章。

济西湿地

  数据显示,省控以上重点河流考核断面中,优良断面(Ⅰ-Ⅲ类)占比竟高达90.4%,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济南市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显著成效,更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这座城市对绿水青山的执着追求。

天鹅在黄河湿地栖息翩飞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黄河泺口、小清河睦里庄等标志性断面,水质之纯净,已悄然迈入了Ⅱ类或Ⅲ类标准的殿堂,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济水之畔,熠熠生辉。

玉符河芦苇飘荡

  这不仅是水质改善的直接体现,更是济南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有力见证。

  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条河流都在以它独有的方式,诉说着济南市与水共生的动人故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黄河流域中心城公众号、《中国国家人文地理·济南》)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港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