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兴华
责任编辑:张娜
大众网记者 聂冬梅 济南报道
一年春做首,万事行为先。
乙巳春节的浓浓年味还未散去,奋勇争先的锵锵战鼓已经擂响。2月6日,济南起步区召开2025年工作动员大会。从“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建设发展时序来看,2025年是实现起步区“五年成形”目标之前最后一个完整年份。站在“成形起势”的关键节点,起步区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又如何在这一关键时刻持续发力?
(一)
从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算起,到明年4月25日,济南起步区获批就整满五年。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战略,起步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只争朝夕的责任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新春第一会”起步区公布了一组数据:2024年的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12项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9项指标贡献度跻身全市前列。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起步区(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8.3亿元,较2021年的61.08亿元,增加了117.22亿元。这些数据,如同一面面镜子,真实映照出起步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它们不仅是起步区发展最有力的佐证,更是对未来潜力的深刻揭示。
四年来,全区干部群众以798平方公里的大地作纸、以奋斗作笔,把国家擘画的宏伟蓝图一笔一笔绘制成恢弘壮美的绮丽画卷。
先看重点产业。起步区坚持产业兴城,高质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为主体,高端服务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布局了数字经济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未来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园区,引进了比亚迪、爱旭、国电投等一批重量级产业引领项目,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制造、泛航空、新材料3条产业链。
再看城市功能。起步区全面推动示范区“一心四片”开发建设,电视塔、博物馆、科技馆等标志性建筑陆续启动。交通方面,黄河大桥复线桥、齐鲁黄河大桥建成通车,目前已有11处桥隧投入使用。地铁7号线正在加速推进中,预计将成为山东首条穿越黄河的地铁线路。配套方面,山大二院北院区开诊,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加快建设。
接着看群众生活。2024年,起步区新建、续建教育项目17个,竣工4个,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首期招生;新增6处基层卫生服务站点;新建成7处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全年建成安置房238万平方米,组织回迁2.2万人,保障性租赁住房交付1万套;新增城镇就业3431人。
再看生态环境。起步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值,国省市控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100%。2024年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河道治理43.1公里,成功入选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新型建材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国家试点项目获得全国第三名。
站在黄河北望,一幅幅产业兴旺繁荣、民生不断改善、城乡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的新图景,正次第精彩呈现。
(二)
好风凭借力,潮头逐浪高。济南起步区的发展,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谓“恰逢其时”。
从战略机遇看“天时”——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0年10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黄河规划纲要,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拉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起步区的大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为起步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3月14日,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开到了起步区建设发展一线,进一步明确起步区是“推动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提出将起步区打造成为“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11月11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济南的定位上升为“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起步区被纳入济南主城区。2024年11月28日,《济南市总体城市设计修编(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在中心城区城市设计修编中,起步区被定位为:未来之心。
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起步区“成形起势”蓄足了力。
从区域位置看“地利”——
从区位来看,起步区横跨黄河两岸,居于战略要津,位于承东启西、衔南接北的枢纽位置,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承环渤海,西通郑洛西,处在黄河流域和京沪经济发展轴的交汇地带,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重要支点,是促进黄河流域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战略枢纽。
起步区的发展是历史的选择。南依泰山、北邻黄河,济南一直以来,受限于泰山黄河之间的地形条件,城市发展呈现出带状空间形态,形成了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格局,城区东西最长处达9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0多公里。
随着城区的发展,人口、就业、交通等方面的能力受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制约。北跨黄河成为济南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起步区的承载地,黄河北岸基本是“一张白纸”,不是城市开发土地,这与浦东最初开发时的情形相似,这也是对于起步区高质量发展的“地利”因素。作为对标城市,雄安新区主城区规划面积约198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约100平方公里,起步区内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是率先建设区域。济南起步区规划面积798平方公里,城镇空间239平方公里以内,相较而言坐拥更大发展空间。
从发展活力看“人和”——
齐心协力,人和让起步区发展势如破竹。
在起步区的建设中,全区上下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谋划者、执行者、建设者。
往高处看,起步区建设得到省市一体的强力推进。省委、省政府和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起步区建设发展,将起步区作为山东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平台,给予强力保障。
往细处看,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一期项目落户起步区,从供地到首车下线仅用11个月。今年年初,首片大面积单结钙钛矿电池组件在济南起步区成功下线,实现了钙钛矿电池产业化“从0到1”的突破。全省首创“共享法庭”调解模式,获批全省唯一综合智慧能源试点,完成全省首笔惠企政策奖补资金全流程线上兑付,多个全省之“首”诞生于此。
2024年,累计签约新招引项目37个、总投资373亿元。14个部门单位共1336个事项全量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落实9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场景,办理时限压缩比为54%。起步区发展活力加速释放,这里已成为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和大院大所竞相涌入、纷至沓来的首选之地。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干部领导群众围绕“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
眺望北方,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强势崛起、乘势而上!
(三)
立梁架柱、夯基垒台,起步区在规划、交通、产业等各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年是实现起步区“五年成形”目标之前最后一个完整年份。关键时期,怎么做尤为重要。在2025年工作安排中,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起步区全面成形起势。
规划是一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指导城市合理布局、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报告指出,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聚焦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城市等重点方向,加快编制发展规划,提速中新未来公园、星泉汇等项目建设,打造中新地方合作新标杆、未来产业发展新空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绿色低碳城市新示范。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要举措。实现起步区“五年成形”目标,要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黄河体育中心“一场两馆”、综合医疗中心建设,推进黄岗路穿黄隧道、航天大道隧道、黄河大道二期等项目,提升黄河两岸交通便利水平。完善总部经济区、都市阳台城市功能,加快电视塔、博物馆、科技馆等标志性建筑建设,打造新城形象“示范窗口”。
引育优质产业意义重大,这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业增加、科技创新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加速引育优质产业,要做强做优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产业平台,全力推进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扩产、宾理科技高端新能源汽车工业园、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等重点项目建设。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与民生紧密相连,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加强生态环保治理,实施鹊山生态文化区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项目,加快太平水库、黄河两岸绿道(鹊华城光段)等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大寺河、青宁沟等水系治理工程,开展综合智慧能源试点,全面展现现代化田园城市画卷。
此外,起步区“新春第一会”明确表示,2025年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决扛牢“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使命任务,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统筹产业集聚、新城建设、改革赋能、生态优先、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五年成形”阶段目标,奋力开启“十年成势”新的篇章。具体怎么做?体现在五个“加”:加快推进项目提升,加速提升承载能力,加强重点片区打造,加力补齐短板弱项,加大支撑保障力度。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踏着春天的节拍,伴着“新春第一会”的号角,起步区正在起笔新一年的“春天故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微信公众号
初审编辑:张兴华
责任编辑:张娜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即将来临,为方便元宵节期间市民游客赏灯游玩,保障市民乘客出行需求,济南公交将根据元宵节期间灯会设置情况及客流出行特点,加大相关公交线路的班次、运力投入,采取区间车、加班车等营运模式,提升运载能力,同时加强站点值守组织,为市民元宵游玩[详细]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教育部日前组织开展了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推荐工作,经各地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网络公示等环节,共认定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山东有济南、青岛两市入选。[详细]
今年春节之前,山东省体育局以“活力冰雪 乐动齐鲁‘好运山东’过大年”为主题,发布“跟着冰雪去旅行”冰雪赛活动赛历,举办了系列冰雪赛事活动。[详细]
近日,德州乐陵影视城,限时开放电影《唐探1900》拍摄取景地“唐人街主题园区”,吸引数万游客前来打卡。[详细]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细胞。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税务局扛牢主责主业,深入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聚焦中小微企业创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全周期,全方位优服务、送辅导、助纾困,推进各项税费政策和创新服务举措及时惠及小微经营主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