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畔,新城四载跃然起

2025-04-22 17:4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聂冬梅

  大众网记者 聂冬梅 济南报道

  四年前,一纸批复,让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站上时代潮头;四年间,踔厉奋发,这片798平方公里的热土已然书写出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

  自2021年国务院批复建设以来,起步区锚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定位,在时代的长卷上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盛、交通畅达、生态优美、智慧创新、民生幸福的壮美画卷。

  站在四周年的时间坐标上,让我们共赴这场发展之约,见证起步区的非凡蝶变。

  产业领航:龙头崛起 集群竞逐

  起步区以产业振兴为发展之基,精准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3+1”主导产业方向,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优质项目,产业发展的浪潮在这里澎湃涌动。

  比亚迪济南基地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这座总投资150亿元、占地超500公顷的产业巨擘,四大工艺厂房拔地而起,核心零部件生产车间有序运转。自2022年落户,仅11个月便实现首台整车下线,堪称产业落地的“济南速度”。如今的总装车间,生产线飞速运转,每1分钟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二期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年内有望投产,全部建成后将带动超3万人就业。更令人振奋的是,围绕比亚迪,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纷至沓来,如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项目,比亚迪半导体芯片和比亚迪动力电池等零部件项目相继落地。一条完整且极具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黄河北岸强势崛起,为济南工业强市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在光伏、氢能等新兴产业领域,起步区同样成果斐然。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等龙头项目纷纷抢滩布局。其中,爱旭济南工厂规划总投入360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创下爱旭N型ABC电池组件先进产能最快投建纪录。待全面达产后,预计年节约用煤量2160万吨,减少碳排放5384万吨,未来还将携手起步区打造零碳产业园,向着千亿产值目标大步迈进,引领山东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新风向。

  交通破局:桥隧飞架 纵横通达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济南深谙此道,自2021年起,便以“一年一通道”的豪迈气魄,全力打通跨河交通动脉。

  2020年济乐高速南延线通车,2021年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通车,2022年济南黄河凤凰大桥通车,2024年济南黄河大桥复线桥、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同日通车,2025年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北延工程也将通车,济南黄河黄岗路隧道计划2026年通车,济南黄河航天大道隧道计划2027年通车……按照规划,21处跨黄桥隧布局尽显,目前11处已通车、3处在建,未来跨河通道平均间距2.2公里,将与上海、南京、杭州等拥河发展城市比肩,助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昂首阔步迈入“黄河时代”。

  正在建设的黄岗路穿黄隧道,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全长约5755米,盾构段长约3290米,采用世界在建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掘进。目前,隧道掘进已突破2000米,预计今年底贯通。届时,这条“地下动脉”将进一步拉近黄河两岸距离,为起步区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轨道交通7号线向北延伸,与桥隧网络纵横交织,构建起“地上地下、快慢结合”的立体交通体系,让要素流动更加顺畅高效。

  生态铸魂:绿色发展 和谐共生

  在起步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选择题,而是相互促进的融合题。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章正激昂奏响。

  光大环保能源(济南)有限公司堪称生态治理的典范。坐落于孙耿街道的它,采用国际领先的机械式炉排炉技术,每年将110万吨生活垃圾“变废为宝”,实现年二氧化碳减排30万吨,年供电量达4亿度。不仅如此,公司创新性地将垃圾焚烧余热转化为清洁供暖资源,烟气余热回收系统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冬季供暖能耗和碳排放,还降低了污染物排放。目前,余热供暖业务已经在2025年3月完成管网调试,2025年投运的清洁供暖网络,首期将覆盖周边居民50万平方米的供暖面积,并计划扩展至100万平方米温暖更多居民。

  零碳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则是绿色建筑的标杆之作。其“智慧生态罩”独具匠心,顶部单晶硅光伏板与侧立面建筑光伏一体化玻璃相辅相成,既保证采光通风,又能发电。1500平方米建筑光伏一体化玻璃年发电量约11.25万度,据测算,该项目每年将利用周边绿电约550万度,太阳能合计发电量约95万度/年,相当于节约煤炭1000多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吨。该项目早在2022年便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今年6月30日竣工验收后,将成为济南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运营中心,为绿色发展树立新典范。

  智慧赋能:科技筑梦 智享生活

  科技的力量,让起步区的生活充满无限可能。国内首座全要素绿色低碳车网互动充换电示范站在这里惊艳亮相,以五个“最”刷新行业纪录:国内规模最大的车网互动示范站、单套功率最高的全液冷超充系统、应用场景最丰富的移动充电设备群、最先落地应用的储能式换电站、要素最齐全的零碳示范区。自2024年8月1日运营以来,累计充电量220万千瓦时、服务超6万辆新能源汽车。

  配套建设了国内最大的全液冷超充群,10分钟充电100度的“闪电速度”,成为新能源出行的“能量驿站”。示范站还落地了国内首座储能式换电站,配备24仓双向车网互动充放电模块,单日换电服务能力达280次,可提供1000千瓦时的储能容量,还能作为新型储能设施参与电网负荷调节。

  智能出行的大幕也已拉开。济南公交2辆5.5米L4自动驾驶公交车将在起步区黄河大道测试路段开启测试。L4级属于高度自动驾驶,在特定场景下,车辆的所有驾驶操作均不需要人员介入。目前该车辆已完成高精地图的采集及制作,正在进行240小时或1000公里的道路测试。待道路测试完成并审核通过后,将申请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示范应用。预计至年底前,起步区还将在智慧物流、智慧环卫场景创建上取得突破,为市民提供全场景智慧服务。

  民生筑基:安居乐居 幸福盈城

  鹊华九里居,作为起步区首个回迁小区,是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这里创新推行社区治理与村务管理“双轨并行”模式,理想邻里、教育、健康、创业、服务、治理六大生活场景落地生根。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居民挥毫泼墨、聆听讲座,孩子动手创作、快乐成长;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低价餐食与贴心服务。社区党委领办资产运行公司,开展多元业务,实现2024年集体增收560万元,一部分用于补贴居民物业费,一部分用于改造提升基础设施,还拿出120万元用于居民福利分红。让社区从“输血”走向“造血”,居民幸福感节节攀升。未来,以鹊华理想社区为样板,起步区将全域推进“理想社区”标准化建设,让更多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在乡村,太平街道的“太平宝”西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年产14万吨、产值超10亿元。街道借力省农科院科技力量改良品种,举办文化旅游季扩大影响,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路,还通过跨村联建成立联合党委,提升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小西瓜种出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四载春华秋实,这座黄河新城正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黄河答卷”。产业矩阵拔地而起,城市骨架舒展生长,科技赋能智慧生活,民生温度触手可及……这片热土正将“未来之城”的蓝图,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图片来源:大众网、起步区宣传文化部

初审编辑:张兴华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