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亓国明
责任编辑:贺存玲
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不仅是天文观测和星宿研究的产物,更是爱情故事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展现。为庆祝即将到来的七夕节,钢城区汶源街道新兴社区开展“巧手有爱,果硕七夕”庆七夕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钢城区住建局、钢城区计生协、汶源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志愿者和暑期托管班的小朋友共30余人。
新兴社区工作人员何文洁首先向大家讲述了七夕节的由来和意义。七夕节本名叫做“乞巧节",乞巧,既是乞求女子心灵手巧,也是祈望生活美满智巧。七夕节起源于上古,普及于西汉,在宋代达到鼎盛,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七夕还被赋予“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象征爱情的节日。之后,又向大家提问是否了解七夕节的习俗,大家纷纷作答,七夕习俗有穿针乞巧,吃巧果,纪念牛郎织女等。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七夕果,是七夕节最传统的节日美食。它的食材和做法都非常简单,是面粉+糖+油+酵母的中式发面点,用平底锅煎一煎,或是拿烤箱烤一烤,放凉了就能吃。老师跟小朋友们说待会一起做巧果,小朋友们非常期待。
在牛郎织女故事中,喜鹊为二人的相见提供了最大的贡献,为了更好的体会七夕,每个小朋友今天的身份都化身为小喜鹊玩了与七夕相关的小游戏。“爱的抱抱”里,老师说着“小喜鹊转啊转,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一起飞起来,这次搭桥需要——3只小喜鹊!”小朋友们立刻报团,落单的小喜鹊只能回窝等待,大家越玩越兴奋,在拥抱之间传递了许多友爱。
“鹊桥相会”更是七夕经典,一组两个小朋友,一个利用报纸往前搭桥,一个专注于前进,双方共同前行。之后小朋友想进行速度竞赛,赵老师就成为终点的织女,小朋友们加快速度赶到老师面前与织女相见。
玩完小游戏,大家一起做巧果。志愿者在旁边教,小朋友认真地学。揪一块面团,可以利用模具做出小鱼、小狗、小蝴蝶,还可以随意做出自己喜欢的形状。
等待巧果做熟的时间里,董老师还带着小朋友们观看了牛郎织女故事动画片并学习了七夕古诗。动画片与古诗相结合,小朋友们更容易想象出王母娘娘拿发簪划出的银河和《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中渡河桥的艰难。
巧果制作好了,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想尝尝。志愿者们先给巧果穿上了红绳,由小朋友们挑选后挂在脖子上,有着希望孩子心灵手巧,平安喜乐的吉祥寓意。七夕吃巧果,男孩子会越来越棒,女孩子会越来越漂亮。
巧手有爱,果硕七夕。新兴社区此次以制作巧果和玩游戏的方式带着孩子们过七夕,共同感悟了传统文化的传承魅力。下一步,新兴社区将继续依托新兴学堂开展更多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彩活动。(通讯员 马晓睿)
初审编辑:亓国明
责任编辑:贺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