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微光】刘晓燕:星光下圆了田园梦

2024-12-31 16:28:30 来源: 幸福钢城 作者: 刘悦

  编者按

  在这个快节奏的新时代,模范榜样的故事固然吸引人,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奋斗的小人物也同样充满力量。即日起,钢城融媒开通“钢城微光”系列报道,聚焦普通个人,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展现平凡人物努力向上的奋斗历程和阳光乐观的精神面貌。这些故事,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力量,让我们相信,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希望,就能点亮自己的一片星空。

  12月20日,凌晨4点半,空气中透着寒意,艾山街道清泥沟村的刘晓燕已经戴着头灯进棚摘起了草莓。她要抓紧时间摘好15斤草莓,然后给老顾客送到家里。在她眼里,头上的灯,早已把黑夜变成了白天。

  背靠黄土,早出晚归,是刘晓燕一年生活的常态。在她家里,那些用坏的,还有随时准备替换的头灯,是她最顺手的工具。

  “农民嘛,就是和土地打交道,把地种好了,就是我最高兴的事。”刘晓燕说。刘晓燕是村里资历颇深的种植户,30年前,她和丈夫两个人一起种菜卖菜,开始和土地打交道。这些年来,他们的业务越做越广。在她的“菜园小记”里,白菜、菠菜、萝卜……各色时令蔬菜应有尽有。

  今年,刘晓燕扩充了3亩地,建了两座大棚,用来种草莓。“这两棚草莓主要是为小孙女种的,吃不了的也向外卖。自己种的,吃着更放心!”她笑着说。

  “种菜是细致活,‘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很累人,就劳动量来说,‘一亩园十亩田’。”吴伯箫的散文《菜园小记》是刘晓燕印象最为深刻的文章,她也给自己的菜园起了同样的名字。“我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越来越能读懂作者的感情。”刘晓燕说。每天凌晨4点半,刘晓燕就和丈夫戴上头灯进菜园摘菜,然后前往集市摆摊。午饭过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菜园和大棚,为蔬菜浇水施肥,为草莓疏花疏果。有时在晚饭后,他们也会继续戴着头灯去采摘蔬菜和水果,确保第二天的供应。

  夏天大雨过后,蹚着雨水抢救蔬菜;冬天雪后,为棚顶除雪……这一年,生活很辛苦,但是刘晓燕以勤劳、乐观回应。

  忙里偷闲的时候,她爱看书。她的枕头旁总放着一本书,不是文艺类杂志,就是人生哲理类书籍。刘晓燕已经写了两本厚厚的读书笔记。

  刘晓燕有着自己的经营哲学。“对于那些新顾客,合作的前3个月,我以最低价给他们,希望他们把买卖做起来,之后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现在,我有很多回头客。”顾客们见到她,总是热情打招呼。刘晓燕会打包一份蔬菜,送给他们。“看到新老客户吃到我们种的健康蔬菜和水果,我打心底里高兴。”她说。

  勤快、麻利、脑子活、心眼实,是她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刘晓燕和丈夫用勤劳的双手,靠着这片土地,撑起了一个家。

  太阳落山时,忙碌了一天的两人,又戴上他们的头灯,朝着菜园走去了。(通讯员 刘悦)

初审编辑:亓国明

责任编辑:贺存玲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