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
全福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 杜小溪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一些基层工作中出现了“形式主义新变种”与“新形象工程”的苗头,这些现象如同迷雾般遮蔽了工作的本质,影响了政策的落地实效,更损害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桥梁。
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新瓶装旧酒,形式大于内容。形式主义新变种往往表现为文件满天飞、会议接踵至,但实际行动少之又少。从“留痕主义”到“照片打卡”,从“过度留档”到“精准填表”,种种名目繁多的形式要求,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却忽略了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实际效果。这种“新瓶装旧酒”的做法,不过是将传统的形式主义手段披上了科技的外衣,实则换汤不换药。
新形象工程则是以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实质问题的空洞项目。它们往往只追求短期的视觉冲击和舆论效应,忽视了长期的社会效益和民生改善。比如,一些地方热衷于建设大型地标、大规模的阵地,却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是推出一些看似创新的政策举措,实则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最终成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
分析成因大概是根源复杂,多因交织。一是政绩观扭曲。部分干部片面追求政绩,将个人升迁与短期内的“成果”挂钩,忽视了长远发展和群众利益;二是考核机制不健全。现有的考核机制往往偏重于可量化的指标,如文件数量、会议次数等,而对实际成效的评估不足;三是资源分配不均。基层资源有限,面对多重任务和压力,部分干部选择“走捷径”,以形式上的忙碌掩盖实质上的不作为。四是监督机制缺失。对基层工作的监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使得形式主义和新形象工程得以滋生蔓延。
对此的对策建议就是需破雾前行,回归本真。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将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形式要求,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基层的支持力度,合理调配资源,确保基层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鼓励基层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强化监督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工作的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对发现的形式主义和新形象工程问题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基层“形式主义新变种”与“新形象工程”的迷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驱散。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病灶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在全社会营造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鼓励广大干部群众敢于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共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