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
垛庄镇纪委 李静
“统计造假”顽瘴痼疾由来已久,部门分解任务、伪造表格、“指导”企业上报虚假数据等问题屡禁不止。
统计造假究其原因:一是源于“数字出官”的政绩“毒瘤”。上级下达硬性指标,与个人职务晋升、考核名次等级挂钩,造成各级疲于应对,统计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统计执法力度不够。统计数据重复统计、数出多门、基础资料不全造成数据失真存在误差,统计人员报送数据工作流程缺少监督监管,个别党员干部抱有“数据造假”不易被发现的侥幸心理,顶风违纪。三是统计造假行为惩处不够严厉。只追究统计人员责任,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问责乏力,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
依法依纪整治统计造假,就是要拧紧纪律“阀门”,挤干造假“水分”,刹住造假的歪风邪气。
一要强化责任,增强“不想假”的自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摒弃“唯GDP论”的错误思想和观念。统计单位和部门要不断改进统计指标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整治统计造假问题纳入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谈心谈话、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约谈提醒等方式,切实加强思想认识,夯实各方责任,以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国家统计政令畅通。
二要严打重处,强化“不敢假”的震慑。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政治监督、查办案件的优势,推动统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针对统计造假问题线索大起底、“回头看”,对统计造假问题线索反映集中、反复出现的单位、部门开展重点监督检查,对发现的统计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以及统计部门移送的问题线索及时核查,加快查办监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露头就打,绝不姑息。
三要系统施治,健全“不能假”的机制。牢牢牵住责任这个“牛鼻子”,大力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体系。进一步优化干部考核体系,不以GDP论英雄,坚持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考评干部的政绩实绩业绩,科学设定考核工作成绩的内容、程序、方法。加强对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统计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引导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开展统计工作。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以案明纪、以案说法。深入剖析统计造假问题根源,查找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制度短板、薄弱环节,促进统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