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归正政绩观,清风拂民心

2025-01-02 16:13:5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贾秋玉

  文昌街道纪工委工作人员 贾秋玉

  政绩观,宛如从政者心中的“指南针”,指引着其施政方向与作为。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提升治理效能、凝聚民心的关键之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正确的政绩观,核心要义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它不是“形象工程”的堆砌,不是“数字政绩”的浮夸,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福祉、解难题。从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洋溢的笑容,到乡村公路修通后农民致富的希望;从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让民众生活更有保障,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蓝天碧水净土,这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才是真正的政绩所在。领导干部当深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绩的首要标准,在每一项决策、每一个项目中都融入对人民利益的深情考量,让发展成果公平且广泛地惠及全体人民。

  然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却如绊脚石般阻碍着正确政绩观的落地生根。有的干部在惠民政策落实中雁过拔毛、吃拿卡要,让国家的好政策在“最后一公里”变了味;有的在民生工程建设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将民生工程沦为“伤心工程”;还有的在基层执法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与正确的政绩观背道而驰。整治这些问题,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

  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需从制度建设与监督执纪两端发力。制度层面,要不断完善基层权力运行机制,细化政务公开流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压缩腐败滋生的空间。加强对民生项目资金的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流程监控,确保专款专用、精准惠民。监督执纪方面,纪检监察机关要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通过明察暗访、专项巡察、群众举报等多种途径收集问题线索,对发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露头就打、从严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形成强大震慑力,让心怀不轨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同时,要强化干部的思想教育与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榜样示范、警示教育等活动,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增强抵制歪风邪气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鼓励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在与群众的紧密联系中找准工作方向,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清正廉洁之姿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政绩答卷。

  树牢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一场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民心所向的持久战。唯有持之以恒、真抓实干,才能让政治生态风清气正,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迈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辉煌篇章。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济南高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