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立规矩”就是在“打地基”:基层治理的根基之道

2025-06-23 16:34:4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邵苗苗

唐王街道 邵苗苗

  在基层治理的广袤天地中,“立规矩”与“打地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每一项规矩的建立,都如同为社区、乡村的有序运行浇筑坚实的基础。地基稳固,高楼才能拔地而起;规矩完善,基层治理才能焕发活力,实现长治久安。

  村规民约与社区公约是基层治理最直接的规矩体现,也是筑牢基层秩序的重要基石。在广大乡村,从环境卫生管理到邻里纠纷调解,从婚丧嫁娶新风到集体资产使用,村规民约涵盖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社区,居民公约对公共空间使用、宠物饲养、噪音控制等作出规范,有效减少了邻里矛盾。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就像地基中的钢筋,将分散的个体凝聚在一起,让基层社会运行有章可循。若缺失这些规矩,基层很容易陷入管理无序、矛盾频发的困境,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民主协商议事规则是保障基层决策科学、民主的重要规矩,如同地基中的承重结构。基层治理面临着复杂多样的问题,无论是乡村产业发展规划,还是社区老旧设施改造,都需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立民主协商议事规则,明确议事流程、参与主体和决策方式,能够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基层事务管理中。同时,既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也增强了基层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反之,若决策过程缺乏规矩约束,搞“一言堂”,不仅会引发群众不满,还可能导致决策失误,损害基层发展根基。

  基层干部行为规范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规矩,如同地基中的稳固支撑。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建立健全基层干部行为规范,明确工作职责、纪律要求和服务标准,能够促使干部廉洁奉公、主动作为。当基层干部都能严守规矩,就能更好地团结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各项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反之,若干部行为失范,规矩形同虚设,就会破坏干群关系,削弱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

  监督考核机制是确保基层规矩有效落实的保障,如同地基中的加固措施。有了规矩,更要确保规矩得到执行。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村规民约的执行、民主协商议事的开展、干部履职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若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再好的规矩也会沦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立规矩”就是在“打地基”,于基层治理而言,这一理念尤为重要。从村规民约到民主协商,从干部规范到监督考核,每一项规矩的完善和落实,都是在为基层治理筑牢根基。只有将基层治理的规矩地基打得扎实牢固,才能让基层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让基层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