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
董家街道纪检监察工委 郭霏
公款吃喝,看似“舌尖上的小事”,实则是侵蚀公共资源、损害政府形象、破坏党风政风的“大问题”。近年来,公款吃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仍有少数人抱着侥幸心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过“隐蔽化”“变异化”的方式违规吃喝。根治这一顽疾,必须以监督为利器,层层设防、环环相扣,让公款吃喝失去生存土壤。
监督需实现“全链条覆盖”,消除监管盲区。公款吃喝的隐蔽性不断增强,从高档酒店转入私人会所、内部食堂;报销方式也愈加复杂,通过虚列会议费、办公用品费等名目套取资金。这就要求监督必须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事前严格审批,明确公务接待标准、范围和程序;事中动态监管,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对“三公”经费支出异常波动及时预警;事后严格审计,对违规报销行为一查到底。只有堵住每一个漏洞,才能斩断公款吃喝的利益链条。
监督要发动“群众力量”,拓宽监督渠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能发现公款吃喝的蛛丝马迹。但以往群众监督存在“不敢举报”“不知如何举报”等问题。为此,需要完善群众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热线、网络平台,对举报线索及时受理、快速核查,并严格保护举报人权益。同时,通过政务公开、媒体曝光等方式,让公款吃喝问题置于群众的“聚光灯”下,形成“人人监督、处处设防”的社会氛围。
监督还需强化“制度刚性”,形成长效震慑。治理公款吃喝,不能仅靠运动式整治,必须靠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制度,明确“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哪些费用能报、哪些不能报”;另一方面,对违规吃喝行为要从严惩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还要倒查相关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只有让制度“长牙”“带电”,才能让心存侥幸者知敬畏、存戒惧。
公款吃喝问题根治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唯有以“零容忍”的态度、“钉钉子”的精神,织密监督网络,凝聚监督合力,让每一笔公款都花在刀刃上,才能真正刹住这股歪风,守护好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让清廉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