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
唐冶街道纪检监察工委 顾莲萍
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喜马拉雅山脉,本应静谧庄严,却被一场看似浪漫的“跨界联动”打破平静。近日,一则“户外品牌始祖鸟在喜马拉雅山脉区域燃放烟花”的消息引发舆论哗然——在生态脆弱、管控严格的自然核心区域开展此类活动,最先被追问的,从来不是“美不美”,而是“该不该”。“烟花秀”活动的审批与实施,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对公职人员履职的“三重拷问”。
职责拷问:公职人员是“守土者”还是“表演者”?
喜马拉雅山脉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甚至一粒沙的扰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作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要力量,公职人员的职责必然是维护公共利益。可“烟花秀”事件中的公职人员在决策时,却弱化了当地生态保护的刚性要求,偏离了“守土职责”,被“制造话题热度”“打造视觉噱头”迷昏了头脑,只想着浪漫创意忘记了责任担当,做出可能严重破坏生态的决策。公职人员要牢记,权力是用来维护公共利益的,而不是用来满足“个人创意”的。
素养拷问:是“专业判断”还是“拍脑袋决策”?
专业素养是公职人员的“立身之本”,尤其在涉及生态、安全等复杂领域时,必须先充分进行专业科学论证,才能进行决策。在湿地保护区内修建观景台导致候鸟栖息地被破坏,为沧州铁狮子建八角亭导致湿气无法排出而加剧锈蚀,为武当山十二座御碑亭加设琉璃顶造成不可逆的风貌破坏……这些拍脑袋想当然的血泪教训暴露的是公职人员专业素养的缺失。城市地区的烟花燃放标准必定不适用于特殊生态区,缺乏专业判断的“创意决策”势必造成不可逆的风貌破坏。公职人员在进行决策时,要主动征求专家意见、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公众听证,让“专业论证”先行一步。
权限拷问:是“依规审批”还是“权力越界”?
“烟花秀”并非个人行为,尤其在生态敏感区,必然涉及严格的行政审批流程。相关公职人员是否拥有审批权限?审批过程是否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个人拍板”还是集体决策?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权力是否合规。改革发展需要大胆创新,但绝不能“只要是为了发展”“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简化审批流程,甚至越过权限决策。美好的初衷不应是违规的起点,越过法规的权力,就像在雪山上无保护的攀登,随时可能坠入“违规追责”的深渊。
当烟花的光亮消散在喜马拉雅的上空,留下的不该只是一场舆情争议,更应是对公职人员履职的深刻启示。喜马拉雅山上晶莹的冰雪历经千万年,见证过无数变迁依然洁白无瑕。公职人员的履职之路也应如此——守好责任底线、保持专业敬畏、恪守法规边界,让每一次决策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审视。
这就是对公职人员的雪山镜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