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
今年3月份,历城区鲍山街道韩仓一村东绕城高速绿化带以东3亩闲置地块在该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以一年8500元/亩的高价成交,相较于最初的挂牌价格每年5000元/亩,通过网络竞价形式,溢价率高达70%,10年的租期增收了10.5万元。
作为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历城区把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纳入全区“4433”工作体系,并将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作为全区城乡融合发展“1+4+4+N”推进体系的首要任务来抓。前期,历城区城乡融合发展中心积极争取市级城乡融合补助资金100万元用于平台建设,着力搭建历城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体系,持续引导“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
目前,平台业务范围已覆盖到全区14个街道278个村居,实现产权交易100%全覆盖,累计挂牌2848宗,总挂牌金额24.9亿元,累计成交1581宗,总成交金额8.7亿元,先后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流转土地3万余亩,完成村集体闲置资产交易8000余万元,促进增收节支6000余万元,现已成为济南市交易覆盖面最大、活跃度最高的产权交易服务平台。
盘活闲置资源 实现增收增利
“居然这么快就租出去了,价格还翻了一倍半呢!”鲍山街道韩仓三村杨万勇书记看着村里的看守所地块出租项目竞标结果,难掩激动心情。
该地块位于韩仓三村看守所附近,是韩仓三村的集体经营性资产,多年来一直被闲置,在了解到其他村通过农交平台网络竞价后,韩仓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过民主决策,在历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精准发布项目信息,很快便吸引到6名意向方报名竞价,经过30轮次的激烈报价,该地块的年租金从21.7万元涨至55.7万元,溢价率高达156.5%,极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平台搭建供需对接及互动沟通的桥梁,整合农村土地、房屋等多种资源要素,建立起全面的资源库,同时通过协商议价、网络竞价、招投标三种交易形式,利用现有资源库快速匹配投资商需求,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更好地发挥平台在产融结合、城乡融合中的资源链接、资源整合作用。”历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负责人王鑫介绍。
据了解,该平台涵盖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农业产业项目等十大板块。截至目前,单笔成交额最高超过1600万元,仅在第一季度,平台网络竞价项目成交总金额达706.8万元,其中4宗溢价项目助力村集体增收365.5万元;完成招投标项目31宗,成交总额678万元,节约资金27万元。董家街道全节河幼儿园、东风街道西周南路18号厂房等多处原本闲置的资产和资源,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活跃的交易,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级网络覆盖 保障阳光交易
历城区农村产权交易活跃的背后,是三级网络覆盖、联动机制完善、监管机制健全的农村产权交易创新体系。
2023年,历城区成功入选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作为改革试点的先行者,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创新探索实行“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交易鉴证”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设立“区级运营、街道审核、村居提报”的联动机制。
区级运营有平台。在金融大厦设立综合展示区,帮助村集体、村民现场受理业务,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专业化、一站式服务;
街道审核有站点。建立14个街道交易所,负责本街道交易信息的收集汇总、查验审核、登记录入与上报等,提供交易政策和业务咨询服务,督导集体资产进场交易;
村居提报有专员。依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设立村级信息联络站,并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提交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及相关民主议事材料等。
为确保农村产权流转“应进必进、阳光交易”,历城区积极融入区纪委监委机关力量,加强交易监管,严禁平台外交易。如今,平台覆盖范围已从涉农街道资产延伸至城区街道,并逐渐推进跨区合作模式,实现区域资源互通,目前已有南部山区的柳埠街道西坡村设施农业大棚及其附属设施对外承租运营项目在平台挂牌,与历城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行统一平台运作、执行统一交易规则和标准。
历城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带来的改变正日益凸显,有效盘活了辖区闲置资源,帮助村集体实现增收增利,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权交易纠纷,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为城乡融合增添了新动能。(文/图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李小梦 作者:周嘉慧)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