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那些事——时代除了“强者”还需要“适者”

2020-01-08 09:28:50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王飞

  考研升温折射就业压力。(资料照片)

  “想换工作了才发现,本科学历如今真的不算什么了,到哪都是要求研究生学历,而且还是全日制研究生。”最近市民小赵很苦恼,工作近十年的她想换一份新工作,可是招聘企业方要求最低学历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让一向以一本院校毕业为豪的小赵顿时心灰意冷。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历仅仅是第一道门槛。

  每一年网络都会戏称当今是“最难就业季”,而本科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数,也在不断刷新纪录。去年10月31日是2020年研究生招考网上报名截止日。数据显示,此次考研人数继2018年的290万人之后,再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30万人左右。据了解,除了报考人数逐年攀升,学生们对考研专业选择上也趋于接地气,为了能够更好地就业,在专业选择上紧跟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产业等发展需求,“因需制宜”地将自己打造为专业人才。

  在考研大军朝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奋力前行的同时,还有很多已毕业或者是参加工作多年的青年们大呼“太难了”。就业匹配难度大、就业后发现现实与自己预期不符,长期在众多岗位中搜寻,创业缺乏经验和支持等现象都在不同的角落上演。这不禁使人深思,在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的今天,社会对用人的需求除了“强者”,还需要什么?

  记者从济南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大数据平台了解到,仅2019年12月份,我市有关就业创业问题的投诉、咨询建议类工单就达到了3581条。市民主要咨询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及如何领取职业技能补贴、咨询创业政策、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及就业派遣等问题,均呈增长状态。

  90后一年收入多少算正常?

  “90后年收入多少才算正常水平?”部分90后已经开始步入而立之年,年收入多少才算正常水平呢?对此大家看法不一。

  “在济南税后能达到10万多元,只能算温饱水平吧?90后现在都要考虑买车买房了,这个收入不算多,95后刚参加工作,能有6万多元就不错了吧。”市民郭女士说。

  “作为第一批90后,我现在年收入勉强能达到10万元,仍然感觉很拮据,如果低于这个水平恐怕日子会很难过。女生会好一点吧,毕竟男同志还要承担养家的任务。”1990年出生的刘先生说。

  “感觉目前咱们这里的工资水平并不高,90后如果刚参加工作的话也就4000元左右吧,而且这个年龄的人都活得挺精致的,估计花销挺大,所以说年收入5万元应该远远不够吧。”市民王女士说。

  在职业选择上,倾向于“脑力劳动”大于“体力劳动”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想要寻找一份“轻松快乐,赚钱多多”的职业,殊不知快乐与事业重叠相遇,且能靠这个养家糊口的发生率其实还是比较低的,在久久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始终处于待岗状态时,一部分人就业难因此而出现。

  网络上有个段子,称在山东父母眼中,只有考公务员和事业编才是好工作。其实不仅在山东,长期以来在大家眼中,稳定有保障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在社会里,国有单位凭借独特的优势在就业者选择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在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影响下,80后和90后在参加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之路上前仆后继,为竞争一个岗位挤破了脑袋,而忽略了同样对经济发展贡献大、对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单位,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也是部分青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我刚工作时月薪是2500元,那时候感觉还可以,现在差不多7000元,真的太难了,但是现在90后刚参加工作的公务员也不到5000元吧。”工作十年的公务员王先生说。

  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难以吻合

  就业难真的是因为岗位数量少吗?据了解,很多毕业生在工作后所从事工作并不是自己本专业的现象大有人在。花四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一门专业却在就业时选择了别的岗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十分紧缺,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出现难以吻合的现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高校教育在部分专业供大于求的现象不容忽视,而专分领域比如民生养老产业的专业性人才则较为匮乏。

  在济南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大数据平台上可以看到,参加工作后想要再考取各类资格证书的市民不在少数,大家都期待通过职业技能学习,获得职业入场券,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得到更多选择机会,毕竟只有技能加持才是最具底气的安全感。

  市民王先生表示,自己由于工作需要,需要考取二级建造师职业技能资格证,想咨询统一考试时间及报名方式。

  市民党女士反映,自己下岗后希望再就业,想要从事家政服务业,在某职业培训学校参加培训后,考试时发现准考证姓名有误导致证书姓名与实际不符,来电求助要给予帮助更改证书信息。

  市民杨女士反映,自己从事育婴工作,在网络上申请育婴证技能补贴,网络审核早已经通过,也显示补贴已发出,但自己迟迟没有收到,询问是什么原因。

  市民李女士想要从事健康管理工作,但工作需要考取相应资格证,目前这类资格培训机构都是北京的,她想咨询济南目前是否有相关机构,或是否有筹建计划。

  很多就业者争先去考取证书提高自身素质,无疑是因为就业的门槛提高了,招聘方在用人选择时将行业资格证书等都列入了招聘条件。仔细观察下,你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非师范学校毕业的朋友在筹备考取教师资格证呢?不是教育专业科班出身,仅靠突击考取证书却没有教学经验,真的能够应对工作需要吗?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高校的专业设置思路还没有真正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转变。对社会需求掌握并不准确,培养方向和专业引导上就会出现问题。

  专业培养应该以社会需要为导向

  考研热的背后,是就业门槛的不断提高。从企业招聘这个角度来说,盲目追求高学历未必是正确的选择。

  最近这段时间,一则关于“院校歧视”的新闻登上热搜。河南许昌市在公开招聘市直学校教师时限定为“211”和“985”院校学生,被质疑在学历上存在歧视性限制。

  其实在当今招聘招考中限定为“211”和“985”院校学生的现象曾经很普遍。这种学历门槛的限制,使得很多其他院校毕业生对心仪的工作岗位望而却步。早在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发出《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三个严禁”,其中之一就是严禁发布含有“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院校歧视”给就业环境带来的潜规则就是:想要有个好工作,就得上名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在社会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较低,甚至受到偏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的阻力会更大,这应该从政府层面下大力气,在教育政策、管理模式、就业渠道等多方面加大扶持,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增加薪资待遇。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要紧跟社会发展,明确人才培养应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当前,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内重点产业发展,应该结合发展需求,超前布局一批具有前沿性和引领性的专业,特别是以技术为引领的重点产业,注重培养人才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教育投入,促进技术研发突破。 (本报记者王飞)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大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