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晓丹
1月10日,山东省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会议在济南召开,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依托山东省地矿局801队平台,聘请中科院院士袁道先、林学钰和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蒋忠诚,联合国内顶尖地下水研究机构力量,瞄准国内外地下水污染修复治理前沿研究,通过开展监测、项目合作和集成攻关,在场地污染地下水应急处置与修复、济南泉水年代推定及保泉供水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济南泉水年龄第一次准确测出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根据济南泉水文化景观申遗的需要,利用碳14测定济南泉水年龄为46000年至23500年,第一次准确地推算出济南泉水的出露年代,进一步提升了济南泉水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据山东省地矿局801队工作人员透露,这其实不是他们首次对泉水年龄进行测定,“原来只是大概算出来是万年之前,这次不仅精确了,而且还发现不同地区的泉水年龄是不一样的。”
此外,他们还根据多年的地下水位动态监测资料,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了在泉水喷涌水位28.15米条件下,济南地下水可开采利用量,科学解决既保证泉水持续喷涌又能喝上优质地下水的矛盾。以章丘上皋治理为基础,在危废污染场地地下水环境保护过程中,创新突破了“应急注浆围堵,气、液、固多相态协调治理,全过程监测预警”的生态修复体系,为类似污染场地修复水土治理提供了工程范例和理论指导。
济南泉水研究历程分三个阶段
山东省地矿局801队地质科技中心副主任李传磊介绍,该队自195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对济南泉水成因与动态变化特征开展系统的勘查监测与研究,其研究历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8年—1972年:初步阐明了济南水文地质条件及泉水的成因,绘制了成因剖面,圈定了济南地区部分富水区及各水源地,建立了岩溶水动态监测站,论述了济南泉水水位、水质、流量、水温等变化规律。第二阶段为1972年—1990年:1972年趵突泉自1949年以来首次断流,因而该阶段转变为保泉基础上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探,并于1989年5月,与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进行了国内首个大型岩溶水示踪试验。第三阶段为1991年至今:该阶段开展的水质模型、岩溶水管理模型、建设项目工程保泉论证等水文地质工作主要围绕保泉进行。
下一步,他们还将针对矿山污染地下水问题及监测预警研究,开展山东沿黄区域、济南泉水生态保护精准补源靶区等典型岩溶地下水调查研究,完成山东省岩溶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示范工程,进一步推进北方岩溶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全省地下水系统精细化探测与刻画关键技术研究由宏观控制向精细化控制与修复的转变。 (新时报记者罗晓飞 杨璐通讯员赵祥兵 刘洁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晓丹
上午,记者在趵突泉公园看到,除了传统生肖“鼠”“年年有余”“一帆风顺”“国泰民安”等美好祝福元素在花灯中体现外,济南特色历史文化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值得推荐的还有“金色麦浪”灯组,由一个个“麦穗”组成一大片麦浪,有稻草人现场看守,浓浓的田园风情[详细]
新年首场雨雪进程刚告一段落,新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又开始影响全国。据中央气象台消息,9日夜间至10日上午,河北中南部、天津中部、河南北部、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雾,其中,河北中南部、天津中部局地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详细]
9日下午,山东首条网约车专用通道在济南西站启用,该通道利用电子围栏技术对网约车进行规范管理,引导网约车到指定通道接单接客,一旦超出通道范围将无法完成接单。除了线上智能引导,济南西站还铺设了50余个线下地标和指示牌,清晰引导司机和乘客抵达停车区或上车点。[详细]
1月10日,记者从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为提高立法质量,确保2020年度出台,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细]
1月9日,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规划汇报会举行,引发多方关注。2019年2月27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济南市人民政府、济南高新区签约合作,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同时揭牌,落户高新区。[详细]
坐拥1500万粉丝、引爆近20座城市、炙手可热的喵界爱豆——吾皇,来济南万象城啦!1月10日晚,百名粉丝团和济南主流媒体,提前与“吾皇“见面。记者了解到,迄今为止全国尺寸最大的吾皇,将于1月11日正式与泉城人民见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