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寒地区湿地建设模式”,解决湿地冬季无法运行难题

2020-05-06 09:41:12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水依然含有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如果累积到一定量,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鱼虾死亡,最终导致水体发臭。湿地作为连接污水处理厂和江河的中间环节,能够进一步净化污染物,是业界公认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但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导致湿地无法正常运行。济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寒地区湿地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日前获得新疆采纳,并获国家专项债支持,项目总投资18亿元。这意味着,这一模式从理论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污染物累积或导致水体发臭

  济南市环境研究院技术中心主任王永新介绍,一般情况下,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会直接排放到水域。“达标排放并不是说没有一点污染物,如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会排放到江河中。时间长了,这些污染物会累积,冬季气温低、降水少,经过蒸发后浓度会加速累积,累积到一定量,会导致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最终导致水体缺氧,鱼虾死亡,水体发臭。”

  当前,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水少”、“水脏”等问题,现在和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污废水资源化及水生态修复是社会面临的重要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之一。

  湿地可沉淀净化水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其中的“水”和“草”如何进行系统治理?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厂出水和环境水体的重要连接方式,对沉淀净化水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地球有三大起关键调节作用的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海洋被称为“地球之心”,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沼泽湿地像天然的过滤器,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而一些湿地植物和微生物能有效地吸收、降解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据统计,山东160个湿地中大部分面临冬季无法运行的问题。“长江以北的冬季,温度大部分能达到0℃及以下,这种情形大概会持续三四个月,植物休眠、微生物活力下降,湿地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导致水质变差。”王永新说,湿地功能受季节影响明显。

  打造湿地运行新模式

  “极寒地区湿地建设模式是根据极寒地区气候及水资源特点提出的湿地运行新模式,也是一种治、储、生、景、林、娱资源生态循环模式。”王永新介绍,该模式强化景观湿地建设,将景观暖房与潜流湿地结合,运行中采用高低水位,解决了极寒气候下人工湿地冬季运行难题,适合长江以北地区。

  “极寒地区湿地建设模式”由济南市环境研究院策划推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全程提供政策技术支持。由污水处理系统、四级应急处理系统、冬储夏用净水库、景观经济林、表流湿地、可控温的潜流湿地、游客中心、育种基地组成,可实现污水深度处理与生态农业全产业链结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孟凡生表示,济南打造的这一水生态文明模式是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充分体现,是实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无缝衔接的有效模式,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应用的技术路线。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谢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