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车道变八车道 京沪高速改扩建项目莱芜枢纽互通立交桥全线通车

2020-07-15 18:00:3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聂堃 通讯员 张燕 陈怀宇 济南报道

  7月14日,随着莱芜枢纽济南、青岛转上海方向匝道开放通车,莱芜枢纽立交桥全线通车,实现了S29滨莱高速与G2京沪高速、G22青兰高速的全面贯通,标志着京沪高速改扩建项目距离全线通车运行迈出了坚实一步。

  京沪高速公路莱芜至临沂(鲁苏界)段改扩建工程,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接,预计2020年10月底通车,对于完善国家和山东省高速公路网络、提升京沪主通道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适应交通量增长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中建八局二公司负责施工项目一标段一分部,线路全长10.35公里,其中莱芜枢纽互通立交桥是东西向青兰高速与南北向北京至上海高速车辆转换的枢纽互通立交,主线长约2170米,承担着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方向车辆疏散的重要功能,立交桥采用半苜蓿叶+半定向匝道的组合设计,将原有匝道进行了拓宽新建,由四车道改为八车道,大幅提升了道路承载能力。

  23奋战小时 高效拆桥恢复交通

  京沪高速改扩建项目涉及高填方、老桥拼宽、路基桥梁抬高、枢纽立交改建等多个模块,且需要在四车道保通情况下进行改扩建,交通组织压力大,工艺涉及点多面广、工序组织复杂。

  其中,莱芜枢纽互通立交桥A、F匝道原有跨线桥梁无法适应扩建后的路基宽度需要,需拆除后重新建设,这也是工程中的重难点。为保证拆除任务顺利完成,项目部提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不断优化桥梁拆除专项施工方案,全力确保拆除过程安全高效。

  在莱芜枢纽互通立交桥A匝道第三联跨青兰高速桥拆除过程中,项目部共投入管理及施工人员50余人,调配破碎锤、挖掘机、运输车等作业机械35台,统筹安排,昼夜不间断作业,经过23小时连续奋战,顺利拆除混凝土985立方米,并全部清理完毕恢复交通,比拟定时间提前了13个小时,实现了京沪高速改扩建项目莱新段上跨高速桥梁拆除完美收官,为钢箱梁架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10次交通导改 全时双向保畅通

  在京沪改扩建项目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与川流不息的车辆泾渭分明,这也是施工中的“常态”。京沪高速作为全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其改扩建任务工期紧、管线迁改多,全时保通任务更是十分艰巨。

  自2018年3月开工以来,莱芜枢纽互通立交桥项目部加大人员及设备投入,坚持源头疏导、路网分流,采取平行流水施工组织,从源头上引导、疏导部分交通量远离施工区间,减轻运输通道的通行压力,顺利完成各项交通导改任务。

  面对过程中各分向交叉工程,项目部积极协调、配合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将交通封闭信息向社会公告,按照相关标准,设置交通封闭导流设施,引导车辆安全通行。在封闭路段起终点,安排专人、专车,沿线不间断巡查,及时处理封闭路段出现的各种影响交通安全的设施,先后实行交通导改10次,在保障正常施工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了由于跨线施工带来的交通压力,实现了既有道路的有序通行。

  焊缝合格率100% 筑造高品质工程

  莱芜枢纽互通立交桥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新老路基衔接、钢箱梁拼接及结构物拓宽等任务,优化各项环节,保证建设质量,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

  其中,G匝道2号桥第三联为钢混组合梁,梁段整体组装与焊接直接关系到钢箱梁施工质量与进度。为提高钢箱梁焊接焊缝合格率,项目部成立检测小组,对500个焊接点进行抽样调研,通过外观检查和无损探伤检测,对人员、材料、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地分析,最终采用可移动式挡风板,避免了焊缝产生气孔,合格率达到了100%,有效控制了焊缝质量。

  同时,在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前,项目部为避免桩头破除过程中伤及桩身顶部表面混凝土及钢筋,消除质量隐患,采用“七步法”环切破桩头施工工艺,提高了桩头破除质量一次合格率,该成果荣获2019年全省交通行业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BIM建模应用 助力创新创效

  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制定的道路绕行方案以及改扩建工程道路保通方案,项目部利用BIM交通仿真模拟一体化技术,构建道路交通导改场景,预演施工过程中交通运行,实现交通仿真数据驱动下的保通方案虚拟化展示和定性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优化,制定详细的可视化施工组织方案,使节点控制更加清晰,保障了各工序的正常进行。

  同时,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建立数字沙盘,应用数字沙盘进行施工方案的验证,保障现场施工安全质量,顺利完成高速公路主线、匝道区的施工,满足了车辆通行要求,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宋立鹏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