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延杰
随着强省会战略的实施,“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带动,一片发展新高地正在济南东部崛起,一个规格化、特色化、高端化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强势崛起构筑省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今日起,爱济南推出“城市新格局 东强奋发时”直播济南“东强”采风季大型全媒体报道活动。期间,记者走近部分园区、项目、企业进行实地探访,感受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历城作为济南“东强”主战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首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国家战略机遇,争当“强省会”建设排头兵,对标“五个中心”远景目标和“五个济南”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四个历城”建设,明确作为黄河流域南岸中心城区全新定位,提出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载地战略目标,确立东部枢纽经济新城发展格局,落实对外开放贸易新客厅创新理念,奋力建设省会东部现代化强区,体现历城担当,作出历城贡献。
历城区委书记吕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历城建设省会东部现代化强区起步之年,也是‘项目落地年’”。历城“东强”将在约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确定“片区—组团—街坊—地块”的发展架构,锚定10大工作方向,梳理细化192个发展组团、576个街坊,重点打造196个区级项目,计划总投资5200多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1005亿元,推进项目精准落地,强势引领。
加速科技创新引领,助力“科创济南”
围绕齐鲁科创大走廊等核心创新圈,重点打造以产研院、超算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全力服务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超算中心为核心,构建“重大设施—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完整创新链,打造未来智能科技城等创新示范区;以经十东路、旅游路为轴线,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院校,建设高端人才会客厅;围绕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周边范围,打造“双创生态圈”;弘扬“宏济堂”老字号,打造中医药科技园;联动山东大生命科学院,建设“健康医疗+人工智能”研发基地。
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助力“智造济南”
推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着力培育“平台+生态、龙头+配套、承接+转型”产业发展新生态,做大做强生物医药、空天信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物流贸易、总部经济六大主导产业;选定生产性服务业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周边以及地铁站口、新东站、遥墙机场附近,布局1000万平米人才公寓;实施“千企千亿”和“企业倍增”计划,按照“产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思路,集中引进影响力、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按照“选好选优、培优培强”原则,实施“企业倍增”计划,精准服务、精准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
坚持蓝绿生态本底,助力“生态济南”
积极配合全市能耗型、污染性工业企业适时迁出工作;打造“两河生态体系”,实施黄河堤防绿化提升工程,推进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提升小清河及其重要支流两侧绿道和景观;全面开展刘公河、土河等河道水系治理,严控污水排放;重点修复白泉、齐烟揽华等湿地生态系统,塑造高品质河岸风貌;按照“千园之城”建设计划,统筹推进大辛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虞山公园、等公园建设,一体打造北寺山-虎山-玉泉山-玉玲山-大虎山公园“绿环”,构建蓝绿交织、青山入城、水城共融生态格局。
提升文旅产业实力,助力“文化济南”
弘扬黄河文化,聚焦“文化历城”,以“生态黄河”“人文黄河”“知本黄河”“数字黄河”“动力黄河”品牌打造为主线,打造形成“一廊(鹊华视廊)、两曲(黄河九曲和十曲)、三桥(泺口铁路大桥、黄河公路大桥、石济客专大桥)”核心景观;围绕“二安故里、甲骨文卜辞”等文化遗产,打造代表性和辨识度城市IP;挖掘考古文化、名士文化和革命文化等特色资源,推进大辛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历城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与山东大学、省柳子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等文化研究机构合作,绘制完整历城文化图谱;推动融创文旅城开门纳客,建设智慧文旅云平台,打造济南旅游新地标;加快德云文化广场建设,建立更多曲艺特色剧场、非遗传习基地,再现“曲山艺海”风采;推动唐王屯、东泉古村和云台山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独具特色“质朴原乡”;挖掘华山、商埠、泉水等历史文化资源,实施华山环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盐仓码头、鹊华山居、荷花温泉、环华山湖国际马拉松赛事等项目,还原“鹊华秋色”胜景和小清河盐运、济南商埠等文化记忆。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助力“康养济南”
加强教育、医疗、康养设施配套,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城市发展综合承载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名校+”发展策略,发挥历城二中名校辐射带动作用;新开工16处中小学、幼儿园;加快推进彩石高中和济南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建设,引进国际名校;加快历城区委党校新校区建设,形成省市区三级党校联动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为“东强”战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唐冶(三甲)医院、养老服务中心,提升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工作室,提升改造国医堂;引进培育大型康养产业集团和服务连锁机构,打造知名康养品牌,提供国际化高端康养服务。
坚持高能级对外开放,构筑东部枢纽经济新发展格局
扩大自贸试验区开放水平,抓住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投资协定签署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出台完善平台建设、跨境电商、物流仓储等配套政策,建设政策完善、服务精准、融资便利、物流聚焦、生活便捷的自贸核心区,打造外向型经济贸易中心;建设董家铁路货运枢纽,推动设立跨境电商产业园,打造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和中欧班列山东集结中心,助力中欧班列枢纽城市建设;发挥“空、铁、公、水”四港集聚优势,加快“齐鲁号”欧亚班列(济南)集结中心、水发国际物流园、中铁光证“一带一路”供应链产业园、绿地全球贸易港、华芯环渤海区域高端冷链结算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立足盖世物流总部提升,加快济南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建设;以东客站-济钢片区为核心,打造“东强”区域新增长极和功能复合城市次中心。
打造中央商务区协同发展区,建设“科创+文商”中心
发挥区位优势,构建便捷高效立体交通体系、多元共享地下空间体系、复合立体生态环境体系、高效智能社会服务体系和系统现代城市安全体系;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融合发展,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面向区域特色产业链的开放式创新平台,引入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文科中心、工科中心、理科中心、科学城核心区、成果转化中心等五大中心,与CBD协同联动发展,成为城市最有“营养”的地方。
加强交通枢纽支撑,形成安全高效绿色智能路网
服务保障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枢纽与线路建设,聚焦优化完善主次干道和支路网系统,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高速、高铁和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奥体西路北延、奥体中路北延、凤凰路高架快速化改造等40余条市政道路,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全力打造安全便捷、快速高效、绿色智能的交通路网。
强化市政基础设施保障,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推进水、电、热、气、环境等市政设施“一张网”建设,加快建设东客站片区等区域供水设施;建设及完善中水回用管网、污水管网;建设完善片区供电设施配套,推进重点片区和项目区域高压线入地;推进5G基站、工业互联网、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车桩相随、布局合理、智能高效、保障有力”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管廊建设应用,深化拓展5G应用场景,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
加快实施城乡融合战略,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新图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各种障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速农业产业现代化,扩大“历城草莓”“唐王锦鲤”品牌影响力;依托省农科院、省种业集团、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搭建作物良种科技研发、交易流通、中试基地建设平台,打造北方种业之都;落实吸引高校毕业生、城市人才返乡入乡政策,加强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选聘乡村振兴工作专员,逐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尹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