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轻击、“掌”控全局,看曲堤大棚“进化史”

2021-03-19 09:20:1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曲堤街道郭家村大棚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孟彤晖 济南报道

  济阳曲堤街道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神秘的北纬37度线,同时又有徒骇河穿境而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就了曲堤街道“中国黄瓜之乡”的美誉。截止目前,曲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黄瓜种植基地”,全街道黄瓜大棚达2.6万个,种植面积超5万亩。

  其实早在唐朝年间,当地居民就已有种植黄瓜的传统。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发展,曲堤街道黄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模式不断改革,大棚的“配置”也从原本简陋的水泥立柱、竹竿捆扎,发展到如今的“钢筋铁骨”“智能操控”。

郭作栋正在开启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帮浇地,省心又省力

  在曲堤街道郭家村大棚里,一架“过山车”正在轨道上缓慢行驶,除无法载人外,它还装载有高清摄像头、浇灌喷头、吊挂通风扇。

  喷头喷洒,水流在风扇的吹动下四散如雨,温柔而均匀地覆盖到瓜田的每一个角落。

  瓜田边,种植户郭作栋正在用手机查看土壤信息,根据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发送数据显示,现在棚内土壤温度27℃,湿度75%,EC值1.5mS/cm。

智能机器人

  “这是智能机器人,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收集大棚内地上地下的各类数据,然后开展自动行驶、自动灌溉、自动降温。”郭作栋说。

  凝视着在空中缓慢行驶的机器人,郭作栋感慨良多。“以前做梦都想不到,会有机器人帮我浇地的一天。”郭作栋对记者说,自己是从1996年开始的黄瓜种植,当时的大棚是小拱棚,水泥立柱、竹竿结构,不仅面积狭小,采光性差,而且保温效果有限,黄瓜产量低下。

小拱棚

  “我们建大棚都是自己出力,拉柱子,搭架子、捆杆子,一点都不敢马虎。”郭作栋说,“但建大棚难,种黄瓜更难,就当时的条件而言,光是浇个地就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

小拱棚内部

  现如今,智能机器人包揽棚内大大小小各类事项,连之前最令郭作栋头痛的浇地,都变的如此轻松惬意。郭作栋对记者说,以前浇地是纯体力活,浇地时,要先举全家之力“挖阳沟”,然后每人拎一只水桶,用水瓢“逐沟”浇灌。

  即使郭作栋手脚勤快,经验老道,也要耗费半天时间,且灌溉过后,难免腰酸腿痛。对比现在,智能机器人自动灌溉,郭作栋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扩充黄瓜的种植面积。“一开始,只是种两亩多地我就已经筋疲力尽了。而现在,我管着五亩地,但感觉自己还有余力。”郭作栋说。

“冬暖式”大棚

  “平地起”变“半地下”,黄瓜“过冬”有保障

  1996年,郭家村共88个大棚,全部是竹竿结构的小拱棚,随着大棚使用时间增长,支撑大棚的竹竿逐步老化,风吹雨打,大棚摇摇欲坠。除了日常的大棚维护,每逢遇到恶劣天气,黄瓜种植户们还要和“老天爷”抢时间。“以前看‘天气预报’是每天的头等大事,得时刻防备着‘狂风暴雨’稍不注意,就可能‘棚损瓜亡’。”郭作栋说。

  为减少损失,提高黄瓜产量,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村中部分种植户开始自发进行棚体改造。

  据了解,改造后的二代棚替换了钢架结构,用卡具、套管连接棚杆组装成棚体,覆盖薄膜用卡膜槽固定。这样大棚在抗风、雪的前提下,还增加了棚内的通风透光量。同时,取消水泥立柱,加厚保温墙,大棚也由原先的“平地起”,改造为如今的“半地下”。

  据郭家村党支部书记郭传冬介绍,大棚黄瓜越冬栽培,深冬季节地温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黄瓜的产量。在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逐渐增高,因此,半地下式冬暖大棚栽培比普通平地冬暖大棚栽培地温要高,实践证明,“潜入”地下70cm,可以为棚内增高2-4℃。

  为保证大棚建设质量和曲堤黄瓜品质,近年来,曲堤街道办事处对竹竿、棚膜、卷帘机等大棚建材及种苗、农资集中管理,统一供应。对还没有进行棚体改造的种植户,给予升级改造补助资金。对于升级过的大棚种植户,给予减免大棚承包费的优惠政策。“现在我们村已完成‘一代棚’清零,全村360个大棚已全部升级为‘冬暖式’大棚。”郭传冬说。

农业智慧大棚

  大棚逐渐“智能化”,栽培手艺不能丢

  摆脱了天气困扰,还得解放“手脚”。2019年,在“智慧城市”的影响下,郭家村大棚逐步向“智慧大棚”发展。截至目前,郭家村已有44栋大棚完成“智能化”。

农业智慧大棚内部

  据了解,“农业智慧大棚”是通过大棚内土壤等环境数据的采集,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来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同时,通过相关技术获取农作物生长、农产品流通等信息,以全面提升农业各环节智慧水平。

  除节省人力外,“智慧农业”还可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就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而言,它可以为种植户节约灌溉水60%以上,节约化肥50%以上。

郭作栋正在察看黄瓜苗生长情况

  据郭作栋介绍,水肥一体机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它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传回的信息,判断分析土壤需水量,自动浇灌,达到设定的阈值,停止浇灌,既节约了人力,又节约了成本。

  天色渐暗,电动卷膜机“扎扎”作响,防寒膜裹着棉被,在电机带动下即将落下。郭作栋仰头看了看天空,低头从手机上关闭了卷膜器。“今天天气不错,可以等会儿再放‘栅子’。”郭作栋对记者说,虽然现在大棚已经足够智能,但自己还是更习惯亲力亲为,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自己经常会关闭“智慧农业系统”,撸起袖子,下田栽培。

  “在瓜田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我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虽然现在的瓜棚越来越先进了,但我们的手艺活也不能丢。”郭作栋说,“相信未来的黄瓜市场会越来越好,我自己也不能掉链子,得时刻磨练自己的技术,紧跟时代的步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孟彤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指尖轻击、“掌”控全局,看曲堤大棚“进化史”

    济阳曲堤街道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神秘的北纬37度线,同时又有徒骇河穿境而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就了曲堤街道“中国黄瓜之乡”的美誉。截止目前,曲堤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黄瓜种植基地”,全街道黄瓜大棚达2.6万个,种植面积超5万亩。[详细]

    03-19 09-20大众网
  • 济南第四座万达广场来了,就在这个区

    ↓↓  3月16日,济南市槐荫区举行2021年槐荫“双招双引”高质量发展推介会暨“京沪会客厅”推进大会,会上提到,中良集团总部基地项目拟投资45亿元,在槐荫区设立中良集团总部基地,同时打造集社交、娱乐、美食、零售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详细]

    03-19 09-36济南时报
  • 济南中央商务区地下环路主体完工

    近日,位于济南中央商务区的地下环路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据了解,中央商务区整个地下空间集轨道交通、地下环路、商业、停车、管廊于一体,还包括全天候、舒适宜人的地下步行系统,建成后将成为济南最大的地下城。目前地下环路主体基本完工,电气、通风、装饰装修、消防[详细]

    03-19 09-36济南日报
  • 济南“高品质建筑”支持政策实施细则出炉 申报成功可享容积率奖励等多重扶持

    为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加强《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中支持政策落实实施的全过程监管,近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行政审批局、市财政局等四部门共同印发了《济南市绿色建筑高质[详细]

    03-18 15-43大众网
  • 历下税务:创新服务、管理提速,助力自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自2019年8月26日启动建设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历下区税务局不断强化税务职能作用,深入推动服务优化和政策创新,通过突出服务创新,聚焦征管提速,助推自贸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21年3月,该局共管辖自贸区企业5955户,较[详细]

    03-18 14-32大众网
  • 山东济南:税惠“滴灌”助发展,蹚出科技兴农新路子

    济南生态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特色农业资源禀赋明显,孕育以章丘大葱、莱芜生姜、平阴玫瑰、历城草莓等为代表的特色鲜明乡村产业。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税务局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推动农业产业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以税利农、以[详细]

    03-18 11-12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