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9名“团支书”扎根基层,济南村居里来了“新青年”

2021-09-01 19:11:05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肖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肖阳 济南报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新时代,村居团干部作为基层团组织的“带头人”担起了新的历史责任。今年7月,济南完成了4308个村级团组织、799个社区团组织换届工作,3752名“两委”成员担任村级团组织书记,569名“乡村好青年”担任村级团组织书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新一届10239名“团支书”,作为村居里的“新青年”、青年人的带头人,他们的职位虽小,却大有可为。

青年“同路人”赵梦迪

  白色的上衣,扎着低马尾,笑起来眼睛眯在一起,1993年的赵梦迪被同事夸赞,“情商高,能力强,特别有朝气”。赵梦迪的梦想就是让“青年当主角,让社区更青春”。

  随着新一届团组织的换届完成,赵梦迪成为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居委会团支部书记。虽然是刚“上任”,但赵梦迪已经在这个社区工作了6年,2015年大学毕业后,她就进入社区成为一名专职社工,“那时候服务的主要是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但也就是那个时候,自己就把社区的基本情况摸了个大概。”

  2018年,赵梦迪考入居委会,接触的群体也开始转变,从“老年人”转向“青少年”,曾经的专业“社工”加上现在“团支书”的双重身份,让赵梦迪开展起工作来更得心应手。

  当问起赵梦迪接触青年工作有什么感受时,她说:“面对青少年不同的需求,我们就开办丰富多样的活动来吸引青少年到社区来。”如何鼓励最有生气的青年力量参与社区治理,让青年与社区共成长,让老小区散发新的魅力实现逆生长?是赵梦迪一直思考的问题,她认为要积极探索创建“青春社区”新模式来破题,用创新“三条路径”营造“青春社区”。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赵梦迪,相对于青年“带头人”这个词,她说:“‘同路人’三个字对我来说可能更加贴切。从事青年工作获得感很强,自己作为一个青年也能更好地和他们同频共振,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念,在组织青年活动的过程中,自己也收获很多。”

“返乡创业退伍军人”李其晓

  李其晓说话爽利,走起路来带风,大棚里的瓜叶子都跟着摇摆起来,“再过一个多月,这茬哈密瓜就能上市了。”

  1995年出生的李其晓是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的团支部书记,同时也是10900名“济南市乡村振兴好青年”之一。2016年,他结束了2年的军旅生涯,同广大退役军人一样面临人生的一次艰难抉择,也曾迷茫、也曾不知所措。“但当回到家乡,看到家乡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着乡村振兴的发展热潮,我决定在家乡干一番事业。”

  就这样,李其晓在家乡扎下了根,根向着更深处伸展。

  三涧溪村是“名村”,在这里有着更多的机遇,当然也要背负更多的压力。“2017年,我开始大胆创业,租赁了大棚,建起了草莓采摘园,仅用半年时间,销售收入就达到10万元以上。”李其晓骄傲地介绍,后来在草莓采摘园搭配了销售多肉植物。一段时间后,多肉的收入比草莓的收入还要高,管理起来也更加省事。

  “就在我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我措手不及,严重影响了多肉的销售,满满的一棚植物瞬间没了销路。”正在为此事发愁时,李其晓通过看抖音、淘宝等平台,发现了直播带货的优势,于是快速学习如何在网上直播卖货,通过抖音、快手、微信群聊等直播方式,尝试着发展线上销售。

  从部队回来的这两年,李其晓已经实现了从一名军人到一名团干部身份的转变,积极创业、投身村级事务、服务青年发展已经成为他的日常。

“一呼百应”的孙效奇

  孙效奇和姐姐是龙凤胎,姐姐的小名叫“超超”,他的小名叫“跃跃”。1993年出生的他从少年时期的调皮捣蛋到现在的一呼百应,孙效奇的成长蜕变也是一“跃”而起。

  历城区荷花路街道朱家庄村的父老乡亲似乎也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孙效奇在荷花路街道是最年轻的团干部,在村里他是乡村振兴专员、网格员、宣传员、信息采集员、志愿者……正值暑假,孙效奇琢磨着回村的年轻人也没事儿,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儿干,给村民发放防疫物资,一个通知下去,半小时不到,村委会就来了近十个年轻人。

  带着队伍走出村委大门的那一刻,嘿,别说,孙效奇真有一个带头人的样子。“团干部就是要号召青年,带领青年,走在前,干在前。”这是孙效奇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2020年6月,在党支部带领下,孙效奇带头成立了小青荷志愿服务队。“青年的青,荷花路街道的荷,谐音小清河。”孙效奇说,这就是服务队的名字,由他任队长,下设四支志愿服务小队,志愿服务队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为指导,以“青春是我们的名片,服务是我们的志愿”为行动口号。目前志愿队注册志愿者114人,主要参加的活动有体育赛事、创城活动等,在每次活动中,孙效奇总是把大家都不想干的岗位安排给自己。就这样,他的一次次“带头”,让志愿队的服务精神也在慢慢提高。伴随着朱家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孙效奇协助开设了“翰墨轩”书法课堂、“四角”志愿服务活动、爱心厨房项目。小青荷志愿服务队也深深印刻在了老百姓的心中。

“95后”新生力量郭静

  1997年,郭静出生在莱芜区凤城街道吴花园社区,2020年6月大学毕业后又选择回到了自己成长的社区,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充满诗意和机遇的闭环。

  23岁的郭静有着不太符合这个年龄段的沉稳,说起话来不急不躁。8月14日,一个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办理团关系转接,她详细询问了情况,帮着办理了手续,6月份以来,她忙着联系社区毕业大学生,严格按照街道团工委要求,为青年团员转接组织关系。两个月的时间,共接收来自全国各地多所学校的团员介绍信二十余封。

  作为一名拥有较少社区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她说到团支部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换角色,当好团员青年的引领员。从社区干部,到社区团支部书记,两个岗位的变动,让她还来不及适应。郭静坦言,这个看似陌生,却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岗位使她越来越体会到基层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作为社区的一名宣传委员,也是社区唯一的“新鲜血液”,她高举团旗跟党走,在加强社区实体化团支部建设的同时,不放松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在社区党组织的带领下,开展志愿服务、素质拓展、文艺联欢等活动,使基层团组织凝聚力和活跃度逐步提升。

  郭静说:“经验不足我可以学,本领不强我可以练;我爱这片热土,我愿意肩负起一名‘95后’团干部的青春担当!”

小山村里的“老团长”郭晶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好运带来了喜和爱…… ”不大的山村里传来一阵阵歌声,原来是郭晶带着村民在跳广场舞。这天是农历七月初七,郭晶带了可乐放在村委会,跳完之后,大家每人来一罐。郭晶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并写道:“七夕可乐!”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了投身乡村,成了平阴县孝直镇刘家庄村的团支部书记。

  刘家庄村是孝直镇脱贫攻坚路上出了名的“硬骨头”。村民们几十年如一日地生活在背靠大山的路旁,过着靠山吃山的日子。尚有能力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打工,留守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但是郭晶却说:“虽然村里年轻人少,但是团的工作绝对不能缺位。帮着在外的年轻人照顾留守在家里的‘老小’,也是一名基层团干部应该做的,相比于其他村的团干部我确实是年龄偏大,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老团长’。”

  除了照顾留守的“一老一小”,郭晶这个青年人在村里发挥的作用可不小。郭晶把村民的大事小事全都放心上,老人生病住院,她就变成村民的小司机跑前跑后。每年逢雨季,村里多处生产路被冲毁,她就找人来修路。晚上,郭晶又变身成了大娘们的广场舞老师,带着村民一起锻炼,小山村的村民越来越信任她。

  为了实现村民脱贫增收的目标,作为团支书的郭晶结合她自身文化知识与基层经验储备,与邻村济南市乡村振兴好青年韩敬武创办的石磨面粉厂合作,在村内投资40万元打造食品加工坊。加工坊的第一个项目就是用石磨面粉蒸馒头,并且郭晶还给馒头注册了一个分外喜庆的品牌“喜当爹”。

  今年的换届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基层团组织领导班子,将10239名优秀的青年代表吸纳到了村、社区团支部队伍中,为团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进一步提高了村级团组织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再大的风,也有方向;再小的种子,也会发芽。

  未来,新一届10239名叫作“团支书”的济南青年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团组织工作创新,更好地团结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初审编辑:肖阳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