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童童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张珈玮 济南报道
10月10日凌晨0:20,黄河济南泺口大堤,秋雨过后河风吹过,呵气成霜。几名巡堤人提着手电筒,不时朝河面、根石照射,查看河势变化。几条强光手电的光束集中在汹涌的河面上,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外浑浊的水流,再远了就是一片漆黑。3.6公里的泺口险工段走一遍下来,巡堤人的身上已是汗津津的。
凌晨的黄河泺口大堤,秋雨过后呵气成霜。
泺口险工是离济南市区最近的黄河险工段,其中尤以14号大堤最为紧要,巡堤人的值班板房就建在这里。河水咆哮着从西北向东南涌来,河道在这里急剧变窄后转向正东,湍急呼啸的水流猛烈撞击着14号大堤的根石,在下游河道形成一个个漩涡。
泺口险工位置(红圈处为14号坝)
今天凌晨轮班巡堤的,是济南天桥河务局工作人员小杜和来自李庄社区的几名民兵。民兵们白天都有本职工作,凌晨2点换班回家补个觉,天亮后还要奔赴各自的岗位。
1994年出生的小杜叫杜昭翰,枣庄人,平时就负责泺口段。每隔2个小时,小杜就要和几名民兵巡视一圈大堤,检查河势变化以及坝体是否有折陷、坍塌、裂缝。沿着陡峭的台阶走下14号大堤后,巡堤人员对这里的根石进行重点检查:“这里是大流顶冲的位置,根石比较容易走失,需要特别关注。”小杜说,探测根石就是用探水杆探摸水下的根石,检查根石有没有被激流冲走。因为要与河水零距离接触,即便白天检查时也要在腰间绑上安全绳。
强光手电集中在汹涌的河面上,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外浑浊的水流。
“肯定不给她说去哪,只说在大堤上转一转,探摸根石这种不能告诉她。”小杜说,对象知道他的工作有一定危险,所以不能说太详细。从9月30日进入防汛状态开始,天桥河务局就统一取消了国庆假期,小杜本来计划的国出游也搁浅了。这几天,随着汛情的持续,社会关注度也明显提高,小杜说对象的态度慢慢从埋怨变成了支持:“内心肯定有些失落,但还是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小杜说对象知道他这份工作有一定危险,所以“探摸根石这种不能告诉她”。
50多岁的芦爱平是当天巡堤的民兵“小班长”,家离大堤就四五里路。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的他,年轻时也曾是生龙活虎的弄潮儿:“十来岁的时候,水大了也敢跳河里游泳,看见黄河就觉得亲切。”芦爱平说,现在他也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下堤坝的事,“给家属就说在坝顶上执勤,不到下边(根石)来。你看这水呼噜呼噜的,挺吓人的”。
芦爱平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十来岁时敢跳进河里游泳弄潮
与芦爱平同村的“河叔”名字里就有个河字,他还清晰记得小时候引黄灌渠浇地的场景,夏季种稻、冬季种麦,靠着黄河水的浇灌,庄稼才得以丰收。面对这次几十年不遇的大汛情,“河叔”说守大堤就是守家,辛苦点无所谓,只要安全就行。
说起孩子的关心,“河叔”脸上洋溢着笑容
“小时候成天在河边玩,父母担心,一遍遍地嘱咐千万别下河。”逝者如斯,伴着日夜奔涌的黄河,如今已经50岁的“河叔”也从当初贪玩的孩子变成了沉稳的父亲,完成了人生角色的转变:“家属对黄河也很熟悉,最担心我的倒是孩子,知道我来巡堤,都嘱咐我别离太近。”说到这里“河叔”脸上洋溢着笑容。
时间到,巡堤人熟练地穿好救生衣,拿起手电筒、探水杆和安全绳,再次走出板房,身影消失在大堤的夜色中。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童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