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人的底色,这座城的底气

2022-04-04 15:12:38 来源: 济南时报 作者:

  【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普通人,他们平时是我们的父母、妻儿、同学、邻居。他们平日可能默默无闻、平凡无奇,但是在抗击疫情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他们纷纷站了出来、逆行而上,协助城市筑起一道道坚韧的防线。他们呈现的,是济南人的底色,也恰是这座城抗击疫情的底气。

  退休十年,她早出晚归奔忙防控一线

  在济南疫情防控一线,有这样一位志愿者,每天为居民义务工作十几个小时,她就是62岁的老党员池宁。

  “我就不回去了,晚上我值班到8点”,4月3日下午4点,池宁向家人打电话说道,这是她当天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第12个小时。自从市中区山景御园小区23号楼被封控,她每天坚持早上4点起床,5点来到隔离点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晚上8点才回家。

  “一开始家里人不同意,现在也理解了。”池宁说。为居民送菜、倒垃圾、消杀楼道是她的主要工作,在厚厚的隔离衣的包裹下,爬上爬下的池宁一点也不像已经退休十年的老人,俨然一副年轻人的状态。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汗冰 摄影报道

  72岁“白发战士”支援核酸检测

  4月3日5点30分,72岁吕素昌准时到达核酸检测现场,穿好防护服开始工作。他主要负责为居民做好信息登记,虽然工作并不复杂,但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对于一名72岁的老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吕素昌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退休教师,头发已经全白,他在三尺讲台上奋战了40年,如今退休后,仍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4月3日,西营街道组织西营村和西岭角村核酸检测,总人数超过3000人。他得知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核酸检测。“我是一名党员,只要组织和人民有需要,只要我还能干的动,我会义无反顾地行动起来。”他说。

  早上6点,村民陆续来到核酸检测现场,吕素昌一丝不苟地做好信息登记。虽然现在温度不高,但临近中午的太阳已很毒辣,阳光照在他的身上,白发却“熠熠生辉”。“虽然辛苦,但是为了大家的健康,我会全力以赴。”吕素昌说。

  在西营街道,在南部山区,和吕素昌一样,每一名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用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到防控工作中,共抗疫情。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牛伟密)

  社区小超市新鲜果蔬免费送隔离居民

  “谢谢姑娘,新鲜蔬菜特别甜。”“这些菜足够我们吃一周了!”4月2日,工人新村南村街道泉兴社区里,居民们纷纷为社区苗苗超市点赞。

  董现苗是泉兴社区苗苗超市的负责人,也是该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同时还是一名爱心志愿者。当得知小区被管控的单元楼内个别居民家吃不上新鲜蔬菜时,她第一时间与社区取得联系,决定采购一批新鲜蔬菜、水果免费送给这些居民。

  4月1日下午,她联系朋友,前往南山批发新鲜蔬菜,运送到超市后,董现苗忙活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将蔬菜清理、分类、打包完毕。“有卷心菜、生菜、西红柿、土豆,还有甜瓜,”她说,蔬菜一共打包了10份,一份能够好几天的量。

  2日,董现苗和儿子、女儿起了大早,他们把一袋袋新鲜蔬菜放到被管控单元前,并对坚守在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连声道谢。“这些蔬菜非常新鲜,希望能给正在居家隔离的居民一点帮助。”董现苗说。

  得知情况后,社区居民非常感动,大家纷纷提出要掏钱买,但都被董现苗婉言拒绝了。

  除了无偿捐赠蔬菜外,董现苗和儿子、女儿也参加过不少公益活动,“前年组织的扶贫活动,我和女儿捐出了10袋大米、10袋面粉给贫困户,儿子平时喜欢捡流浪小动物,也常帮助邻居做点小事。相互帮助才能共同战胜疫情,迎接春暖花开。”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李焜染)

  00后大学生一站5小时连续消毒500个身份证

  “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一定会回归正常生活。”2002年出生的王旭来自潍坊,是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在防疫进入关键节点时,她毅然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为学校核酸检测工作维持秩序的同时,也书写着自己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王旭的主要工作是维持校内核酸检测站点的秩序以及为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师生进行身份证的消毒工作。这项工作并不复杂,但王旭认为责任不小,她觉得如果每个人都能把看似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可以汇聚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战胜一切困难。

  早上7点45分,王旭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岗位上,略做收拾后就要开始一上午的紧张工作。工作时的王旭,要时刻站在医护人员的身边,一站就是5个小时,没有休息的时间。5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大概要为500余张身份证消毒。“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看到身边的医护人员,他们比我们要累多了,有时都没有时间吃饭。”王旭如是说。

  她一直是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分子,对王旭来说,进入大学后,“做志愿服务的机会更多了”。这次也是,“学校青年志愿者联合组织鼓励我们报名,我和同学都参加了”,王旭说,这既是对她的锻炼,也是她服务大家的一次机会。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张成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琳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