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司法局:以法治实践开创市域善治新局面

2022-04-18 16:35:30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许梅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为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济南市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心大局,扎实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以统筹推动法治济南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法治服务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发展为抓手,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

  聚力高质量发展

  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顺应人民对法治需求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司法局作为全面依法治市统筹牵头部门,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多方面协同发力,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在推进政府立法保障方面,聚焦市域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方面立法工作,加强工作制度保障,以良法促进市域善治。修改《济南市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办法》《济南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等,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环节,规范行政处罚措施;制定出台山东省首部数据管理政府规章《济南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规范政务数据和公共服务企业在提供服务中产生数据的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备案审查职责,对涉及社会治理工作的市政府规范性文件、部门规范性文件,依法及时进行合法性审核,出具合法性审核意见书。以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例,在立法过程中,立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总体要求,重点从破除准入壁垒、推进公平竞争、规范中介服务等方面优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主体权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法治保障。

  在强化制度保障方面,2020年4月以来,济南市率先推行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即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清单)制度,推进包容审慎精准监管,给权力做“减法”,给民心做“加法”,给营商环境做“乘法”。探索构建全市三级联动行政执法监督队伍、行政执法规范化、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五大体系”,全面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目前,全市31个市级执法部门出台“四张清单”,共涉及940项处罚事项,其中不予处罚285项、减轻处罚153项、从轻处罚256项、从重处罚246项,清单覆盖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公共卫生等行政执法领域。累计办理不予处罚案件96888件、减轻处罚案件621件、从轻处罚案件2113件、从重处罚案件103件,受益市场主体超过9万家,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创造良好法治氛围。

  在加快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方面,市司法局以证明事项“法无规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规定无需群众提交”为目标,以改革证明事项办理方式为突破口,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建立健全证明事项信息核查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证明电子化,推动在全省率先创建“无证明城市”。目前,全市已实现涉及审批、公安、不动产、住建等31个领域的4470余项泛证明类办事事项无需群众跑腿办理,为办事群众减少跑腿840万余次,减少纸质泛证明材料1200万余份,从“群众跑”变为“数据跑”,负责提供证明的责任由“百姓之肩”换到“政府之肩”,极大提升了证明办理政务服务效能,减少了企业群众的时间成本。

  聚力保障改善民生

  公共法律服务实现新发展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为使公共法律服务更加深入便民,济南不断努力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之举频出。

  创新举措一: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以依法、公正、统一、便民、高效为原则,以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快速的基础公共法律服务为目标,充分依托法律服务机构场所及专业法律人才队伍等资源,科学谋划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制定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全力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4家,其中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会分中心为全省首家依托工会组织设立的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依托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1家、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1家,依托律师事务所设立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1家,通过扩大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增加群众获取公共法律服务途径等方式,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创新举措二: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持续推进律师行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推进山东国际法律服务中心、省会高端法律服务生态圈建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律师行业全面参与立法、普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代理,助力法治济南建设。2022年,创新成立济南市民营企业法律护航团。全市统筹配备村居法律顾问,完善管理制度,实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2021年办理法律咨询、法律服务8万多件次。

  创新举措三:推进“赋强公证+”做大做强。济南市在赋强公证制度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甚至是全国的前列。早在2016年,市司法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意见》,规范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公证债权文书公证事项和执行工作,破解执行难问题。近两年来,市司法局指导全市公证行业积极开展赋强公证业务,助力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同时,积极推动公证与司法融合增效,充分发挥公证预防性司法制度优势,突破传统的“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积极探索“诉前调解+赋强公证”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创新推出公证参与送达负责人统一调配制和一案负责制,并对诉前诉中达成的调解协议办理赋强公证,持续推动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深入开展。目前已有5家公证处入驻10家法院开展司法辅助事务,派驻公证人员30余人,办理司法辅助3万余件,实现了“五参与”(参与调解、送达、取证、保全及执行)全覆盖,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举措四:持续擦亮“温暖法援”品牌。济南不断完善实体、网络、能动和热线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法律援助“一站受理”。大力学习宣传贯彻法律援助法,开展“温暖法援保权益”主题活动,强化人权法治保障。深化法律援助流程再造,实行法律援助申请个人诚信承诺制,规范“全域受理”机制。加大青少年、妇女、老年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服务力度,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实现“应援尽援”。

  创新举措五:普法宣传有声有色。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围绕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策划开展“宪法的力量—我在做”和“人权—法治在保障”行动,创新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深化普法数据及履职报告年度公开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六进”,抓好国家工作人员、青少年学生等重点人群学法用法,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深入实施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区县、街镇、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升级打造一批具有济南特色的宣传阵地,大力开展“戏曲普法”“评书普法”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创新举措六:打造12348公共法律服务新高地。不断加强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主动协调联动司法行政服务资源,探索建立“12348+人民调解”服务模式,真情接听热线、真诚化解矛盾。设立“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专线”“军人军属法律服务专线”等,依托“省妇女维权岗”、“省青少年维权岗”和全市首家“老年人法律维权工作站”,积极为中小企业及军人军属、妇女、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法律服务通道,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服务,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设立法律专家坐席,接听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不断扩大法律服务渠道。

  聚力化解矛盾纠纷

  健全多元调解机制取得新突破

  当下,群众在化解矛盾、维护权益等方面,往往选择寻求诉讼来解决。然而在济南,诉诸司法程序只是广大群众解决问题的第二选择,“有矛盾,先调解”成了老百姓解决矛盾、维护权益的首选。近年来,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全省乃至全国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贡献了“济南经验”。

  坚持“创新+品牌”理念,市司法局指导建立“有话好好说”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人民调解特性与电视平台优势相融合,打造出我市家喻户晓的的金牌电视栏目和人民调解工作品牌,收到“调解一案、普法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2017年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2019年全国电视调解工作座谈会在济南举行,向全国介绍宣传了“济南经验”。

  在健全多元调解机制方面,济南从规范建设标准、提高运行效能、统筹多元调解、创新工作机制等4个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全市各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以群众多元解纷需求为导向,围绕畅通群众合法诉求表达渠道、丰富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法治路径、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高标准打造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多元融汇的纠纷调解平台,提供专业化、便民化、低成本、能解决问题的“一站式”调解服务,为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济南、法治济南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截至目前,各区县已经实现“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覆盖,街镇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1年,全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共调解矛盾纠纷6200余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首个涉金融纠纷公证调解中心在济成立。2021年7月,在市司法局的业务指导下,由山东省济南市齐鲁公证处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三方联合打造的,全省首个为金融纠纷提供专业公证调解服务的“金融调解中心”正式成立。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具体体现,是深化“诉源治理”的有益尝试,是公共法律服务创新纠纷解决路径的新探索,亦是护航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有力举措。该中心将在三方分别挂牌,设立调解室,使金融纠纷在法院外就得以解决,切实减少法院诉讼案件数量,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为“诉源治理”探索新的经验做法。

  聚力刑事执行一体化

  维护社会稳定开创新局面

  落实刑事执行一体化要求,统筹推进监管改造、社区矫正工作,强化特定人群教育管理,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抓好“三个重点”,确保监狱实现持续安全稳定。济南监狱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坚持常治长效,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度“保障线”和监狱稳定的制度“防火墙”;二是健全完善监狱综合治理工作制度体系,持续深耕精准教育转化成果,完善执法标准化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管理效能;三是强化“担当作为”,狠抓政治建设、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打造过硬队伍,破除思维定势,激发工作活力,全面推进监狱治理现代化,确保监狱实现持续安全稳定。

  强化“五个创新”,不断提升“智慧矫正”效能。市司法局将“智慧矫正”建设作为重要手段,着力强化“五个创新”:智慧监管创新、智慧衔接创新、智慧监督创新、智慧教育创新、智慧帮扶创新,初步形成了覆盖监督管理、教育帮扶职能的“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推动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实现跨越性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依托“智慧矫正”系统有效避免了社区矫正对象脱管以及由此引发的重新违法犯罪,全市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始终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司法部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姜爱东一行在济南调研时,对济南创新“智慧矫正”工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司法部官网予以刊发推广。

  深化“四方联动”,探索社区矫正“济南模式”。通过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深化社区矫正“四方联动”执法模式,完善“四方联动”议事协调机构、健全协调联动制度、优化数据互通机制、推进“四方联动”执法监督,进一步擦亮了济南社区矫正品牌,为加快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济南经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畅通部门间信息推送和信息共享,实现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全市社区矫正对象无一例脱管、漏管。

初审编辑:高娜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