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婉莹
在济南兴隆街道郑家窝坡村有一口井,名曰东井。别看它并不起眼,曾经可是附近几个村的唯一水源,现在仍然是郑家窝坡村唯一饮用水源。村里的老人说,当年缺水的时候,排队一天一夜才能取到难得的甘甜水源。近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村里有一口老井
兴隆街道有三个带“窝坡”的村,郑家窝坡是其中之一。75岁的郑继升是土生土长的郑家窝坡村人。他告诉记者,村子之所以叫窝坡,是因为当年祖先到达村里时,连房子也盖不起,就在地上挖一个坑,上边弄个遮挡,“住在窝坡里,当年我们村里都是黄土,看不到石头。”听到村里老人这样说,让记者颇为惊奇,因为现在的南部山区基本都是石灰岩为主的山体,黄土那绝对是稀缺品。
村里的祖先选择此地扎根,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找到了水源,“听老人说之前都是去青铜山旁边的泉子挑水,后来几个村的人联合打了这口井。”已经86岁的刘志林告诉记者。对于这口井,村里所有人都能说上几句,“水可好了,村里有人长秃发病,喝了井里的水都好了”,“井水和趵突泉相通”。在村民的内心里,这口给村里带来生命之源的古井充满着神奇。
这口老井村民称为“东井”,因为它在村子的东边。记者看到目前井口进行了整修,旁边也竖起了水源保护区的宣传牌。在井旁横卧着早已不用的辘轳架,还留有深而光滑的凹陷,仿佛还在诉说着旧日的繁忙。原来的石头井口,打眼就可见悠久的历史痕迹。“井有20多米深,越往下越宽,夏季雨水多的时候,水都能从井口流出水来,还泛着白沫,在村里都能听见哗哗的声音。”看着井底水面泛出的光,郑家窝坡村支部书记刘文莲介绍说。
有近200年的历史
那么这口井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呢?说起来,村里85岁的刘立后也摇头,“两三百年了吧,具体也闹不清楚。”
在这口井的旁边,记者看到了一块石碑。据村民介绍,此前这块石碑就铺在井旁边的地上了。石碑的中间也有凿痕,一些字迹因为年代久远无法看清,但是从残留的文字看应该是一块功德碑,上边记述了郑家窝坡村的首领和周边村的首领打井的事情,落款的时间“大清道光八年四月”。道光八年也就是1828年,这样推算下来这口井也快200年了。
据村里人介绍,这口井的位置原来就有泉眼,用水桶可以提水。后来,周边几个村子为了解决吃水困难,集资筹粮打井,经过三四年的时间,用钢钎、锤头从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了这口井。“听老人们讲,当时人们点着麻油灯照明,分黑白班昼夜不停开凿,当凿到深处时,因积水施工困难,下井干活的人每凿下一升碎石换回一升小米的报酬,泉井就这样开凿成功。”
说起这口井的重要性,村里人都感念有这口井周边的人才能在此生活下去。郑继升说,这口井不管天多旱,都没有干过,一直都有水。但是天旱的时候,大家就只能排队等水,“每天前来等水的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一个木头辘轳不分昼夜地转动着,有时排一天一夜的队才取到水。”他说,那个年代牲口很金贵,只要牲口过来了,大家都会先让牲口喝水,然后人再取水,“曾经为了取水打仗,打得头破血流的都有,不止我们村取水,周边的村里也要来取水。”
现在,随着条件的改善,再也不用去挨号挑水了,可是这口井依然是村里唯一的水源。“现在用水泵将水抽到一个大蓄水池里,在蓄水池外边埋上水管,直接通到各家各户。”刘文莲说。(来源:齐鲁壹点)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马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