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热”的济南,一发不可收

2022-12-20 07:30:38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孩子颅内出血,前面的车辆请让一让,让一让。”11月7日下午,在前往山东省立医院的一条主干道上,伴随着阵阵鸣笛声,交警高邵洋用喊话器向前方车辆不停地呼喊。

  高邵洋是济南交警历下区大队文化路中队的一名铁骑巡逻队员。当天14:28左右,他接到指挥中心调度,称一名来自菏泽曹县的3岁女童,因车祸导致颅内出血,非常危急,正在赶往省立医院,行至历下区后遭遇堵车。高邵洋与女童父母取得联系后,立即赶到现场,为他们开道。

  当时正值交通高峰时段,车流量大,前往省立医院的道路也是拥堵严重,为尽快将女童送往医院,高邵洋驾驶警用摩托车,打开报警灯,用喊话器大声呼喊,前方车辆听到后纷纷主动避让,快速闪出一条绿色生命通道。这段8公里的路程,仅用10分钟,就赶到了医院。

  因为抢救及时,女童很快转危为安。事后,女童父母连声说道:“感谢济南交警,感谢济南市民,感谢这座暖心的城市。”

  这样暖心的故事,每天都在济南上演。近年来,通过文明城市创建,济南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日渐成为一座市民安居乐业,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城市。

济南百花洲风景区

  从“被吐槽”到“被点赞”

  如今,很多人都说济南变美了。让人很难相信,曾经的济南,因市容市貌与省会不匹配,还被调侃为“大县城”。

  时至今日,很多济南人仍对6年前,济宁市民李铁柱写的那封“吐槽信”记忆深刻。

  2016年底,时任济宁市任城区阜桥街道党工委委员的李铁柱,给时任济南市委主要领导写信称,他从济南大学毕业10年后,重回济南,给他带来的是“震惊、诧异、甚至是愤怒”。他称,路过济南火车站附近等地时,发现占道经营、违章建筑等“脏乱差”问题突出。他连发五问:为什么一个省会城市、一个副省级城市、一个历史文化古城会管理成这个样子?是不会管?不能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

  这封信戳到了济南痛处。

  济南没有争辩。2016年12月1日,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这份信件被打印出来,送到了每一位与会人员手中,全文还刊发在了次日的《济南日报》上。

  不久,济南又决定把文明城市创建和“拆违拆临、建绿透绿”纳入重点工作中,与招商引资、旧改棚改、项目建设提到同等重要位置。

  2017年1月,济南提出全面开展拆违拆临工作。当地一位资深媒体人表示,济南违建问题由来已久,有的甚至存在了几十年,背景复杂,点多面广,各种利益纠缠在一起。当时很多人对拆除前景都不看好。但不久,市民看到山师东路、泉城路等市区主要道路两侧的违建上,出现了醒目的“拆”字。市民开始相信政府要“动真格”了。

  为消除阻力,济南要求拆违时要“先公后私”“先政府后百姓”,涉公违建如果不拆要在大会上被点名,受到纪委问责。

  此后,一些知名违建轰然倒下。如超豪华的鱼翅皇宫大酒店被拆后,近6公里长的佛慧山绿道两旁绿树如茵,站在山脚下即可看到“一城山色”。

  为恢复老城风貌,济南还拆除了一些“碍眼建筑”。2022年8月,位于大明湖景区东南角的东湖大厦,和烂尾26年、位于千佛山脚下的齐鲁宾馆二期建筑开始拆除。拆除后,千佛山至大明湖的老城区观光带即将打通,“佛山倒影”的胜景有望重现。

  在这一过程中,济南的一些老市场也“旧貌换新颜”。济南海鲜大市场是北方较大的水产品集散地。据市场总经理盛仲伟介绍,2022年7月,政府投资近1000万元对市场进行改造。改造后,不少市民都反映,曾经在这儿脚踩泥水购物的经历,一去不返。

  一个路口的文明,代表一座城市的文明。济南老城区交通拥堵,以前行人闯红灯现象突出。2017年以来,济南市开展了“礼让斑马线”路口文明交通行动,通过在路口增设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抓拍点位、增设慢行地面发光警示灯、闯红灯语音提示设备等措施,加大路口整治管控力度。同时,大力营造路口文化,在斑马线两端喷涂印章版“让”字,把“礼让三分”的理念深深烙在交通参与者心中。如今,交通路口“车让人,人快走”蔚然成风,文明礼让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

  高楼林立的CBD、潮流涌现的泉城路商圈、成为新兴打卡地的景区……经过文明城市创建,人们发现济南变得“时髦”了。

  2022年6月,一位印度博主用手机拍摄了一段济南夜景,并传到了网上,迅速引起了网友留言评论:“这座城市的夜景太美了,感觉像是一部电影。”

  济南的文明城市创建,不仅体现在繁华闹市中,更反映在老旧小区里。

  位于天桥区的工人新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楼栋大多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小区64岁的居民王金燕说,原来这里“下雨一身泥、刮风一身土”,设施陈旧,空中飞线如蛛网一样,既不美观又有安全隐患。2021年,天桥区政府对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而且整个改造过程居民不用花一分钱。

  截至今年11月,济南市共改造老旧小区(院落)2100多个,惠及居民50余万户。

  市中区杆石桥街道乐山小区社区书记谭欣介绍说,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居民的文明素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比如,原来很多人将废纸盒子、啤酒瓶等随意乱放,占用公共区域,甚至居民会因一点琐事争吵,现在这些现象几乎消失了。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城建、城管、交通、治安、卫健、教育、市场监管、工信、商务、金融等多个部门,街道社区对这项工作更是要做到全覆盖。

  《济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惠铭生非常关注济南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曾深入采访过多名基层工作人员。他说,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是济南文明城市创建的主力军,他们直接面向老百姓,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最辛苦、付出最多的群体。

  惠铭生是山东临沂人,在济南生活工作多年后,对济南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经过持续文明城市创建,济南的市容市貌和市民文明素质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以生活在这座城市为荣,并乐意向外地人介绍济南的改变。”为了人民创建、依靠人民创建、让人民共享创建成果,在济南体现得淋漓尽致。

  留住“烟火气”,不丢“文明味”

  与拆违时的“刚性”不同,济南还注重通过一些“创新点子”推动工作,体现出“柔性”一面。

  济南市城管局执法监督处副处长魏立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济南城管提出了“721工作法”,即靠服务解决70%的问题、靠管理解决20%的问题、靠执法解决10%的问题,“我们坚持服务在先、管理在后、执法最后的工作理念”。

  “西瓜地图”就是体现该工作法的一个例证。

  很多城市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西瓜上市旺季时,瓜农就会开(推)车进城,在一些主要道路售卖或者边走边卖,这既破坏了环境,又带来了交通隐患。

  济南市城管局社会动员处负责人单机乔称,面对这种局面,济南城管没有将瓜农一赶了之,而是考虑到市民有买瓜的需求,瓜农也有提高收入的需求,在“两个需求”间寻找平衡点。

  在这种理念下,从2010年至今,济南城管连续12年推出“西瓜地图”。具体做法是,城管局调研后,根据不同区域市民的需求量,在市区划定数百个临时销售点,让瓜农按照不同区域定点销售。

  有瓜农反映,过去卖瓜时,经常是累一天也卖不了多少。现在,有了“西瓜地图”后,不但生意好了,还免收卫生费。

  山东快板是济南人喜爱的一种娱乐形式,它也被运用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

  “旧塑料、纺织品、报刊杂志玻璃品,啤酒瓶子旧金属,放到蓝桶有用途,厨余垃圾不乱扔……垃圾投放有困难,请找分类督桶员。”近日,在泉城路街道垃圾分类宣教基地,一段用济南方言表演的山东快板,吸引行人驻足观看。

  泉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路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节目由街道办工作人员创作,表演者为孙玉柱等4位辖区内环卫工人,这种宣教形式轻松活泼,非常便于传播垃圾分类理念。

  泉城路街道还制作了印有垃圾分类知识的扑克牌,以及写有“贝壳、塑料瓶、花卉落叶”字样的沙包和印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的小型垃圾桶。

  有家长表示,他们在空闲时间就带孩子过来,小朋友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可以将不同的沙包投向不同的垃圾桶。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非常受孩子喜欢。

  文明城市创建离不开市民的参与,为听取群众的建议,济南12345热线专门设立有文明城市创建专席,将市民的“诉求清单”变成文明城市创建“责任清单”,进而推动地方立法。在济南出台的《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名泉保护条例》等86部地方性法规中,涉及文明城市创建的就占了49部。

  在执法过程中,济南也注重“柔性”一面。2021年,长清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对某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招收学员散发的宣传材料上写有“设计类考研成功人数全国第一”等字样,存在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该案中当事企业属小微企业,如果从重处罚,企业很可能会倒闭。执法人员发现,当事企业符合《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轻处罚事项清单》的要求,最终给予其从轻处罚。

  在济南工作的外地人和过往路人等,也感受到了“文明的温度”。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在槐荫区建宁路附近发现一座20多平方米的小屋,室内饮水机、药品箱、微波炉等一应俱全。有保洁员正在歇脚。来自济宁的保洁员汤见英说,她来济南工作已10年了,这些年来,她感受到了济南面貌的变化和文明程度的进步,“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我们累了,可以过来休息,中午还可以过来热热饭”。

  槐荫区城管局一位负责人称,这个地方被称为“户外劳动者驿站”,也被称为“城管驿站”,驿站内一年四季保持在25℃~ 26℃,免费供保洁员、外卖小哥、行人休息。2021年至今,济南城管已在全市建设“城管驿站”100多座。

  在济南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志愿者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便于小朋友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济南泉城路宣教基地制作了写有贝壳、塑料瓶等字样的沙包,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形式非常受孩子欢迎。摄影/本刊记者 周群峰

  11月14日,济南天气晴朗,泉城广场也多了些游客。

  “李奶奶,我这血压是不是有些高了?”在一处红色小木屋前,一位老人正在为市民义诊。她的桌子上,还放着血压计、听诊器、留言本等。

  “李奶奶”名叫李爱萍,今年76岁,曾任一所部队医院的大夫。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8月退休后,她从报纸上看到济南正在招募“泉城义工”,就报名了。现在,她每天上午到这里义诊,有时还要到一些偏远的社区、乡村义诊,“17年来,我没领过一分钱”。

  李爱萍已被授予“济南市最美志愿者”“山东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2005年8月,泉城义工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明办)、共青团济南市委共同发起,是济南市目前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全市性志愿服务组织,累计注册超过50万人。泉城义工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两次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重大宣传典型、四次荣获全国志愿服务领域最高荣誉的志愿服务集体。

  泉城义工总站长赵言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泉城义工由各行业的专业人士和爱心人士组成,职业覆盖医生、维修工、律师、教师、公务员等。

泉城义工。摄影/郭松舟

  截至今年11月,济南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万余支,实名注册志愿者149万多人,对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而言,意味着不到7个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

  济南还注重对志愿者组织的扶持。历下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多万元作为文明实践专项资金,还联合山东省扶贫开发基金会发起公益基金,接收企业定向捐助,用于扶持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孵化培育文明实践品牌。目前,该中心牵头组建了启明星、童心同护等36支专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

  提升软实力与文明城市创建

  相得益彰

  早在2002年,济南就踏上了文明城市创建之路,但直到2017年,才成功入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济南城市一角。摄影/王泳峰

  从此,“慢热”的济南“一发不可收”。

  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济南以96.88的高分,连续第四年位列30个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

  2020年7月,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在济南开班。

  中央文明办把济南的文明城市创建经验概括为“济南模式”:探索了一条在经济并不处于绝对领先条件下的城市,建设精美之城的新路;探索了一条在特大省会城市,保持创建长效、打造韧性之城的新路;探索了一条通过干部敬业奉献、群众参与支持,建设和谐之城的新路;探索了一条通过科学制度安排,实现权责分明、治理有效善治之城的新路。

  济南市委宣传部文明城市创建处处长张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我国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需要对一个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量。因此,济南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抓手。

  他介绍说,近年来,在文明城市创建方面,济南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主要领导每年都会召开高规格动员大会,出台文件,亲历亲为,全市干部群众都把这个荣誉看得很重,并分解任务指标,层层落实。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2021年,济南提出了争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更高目标。

  2021年5月14日,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召开,会上印发了《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年底,基本建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据了解,从“全国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评价标准更高、竞争也更激烈。其测评体系主要从10个维度进行,测评内容更加突出领先全国乃至国际水平的指标。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鲍宗豪是文明城市创建专家,也是《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05年、2008年、2011年、2015年版的首席专家,曾指导多个城市文明城市创建。

  鲍宗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每3年评选一次。2023年,将评选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和第一届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他说:“只有在2021年~2022年创建成效突出、测评结果领先的城市,才有资格参加2023年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迎检测评,最终能按照文明典范城创建标准,创建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是其中的少数。”

  鲍宗豪表示,因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个称号含金量高,是一个城市的金字招牌,所以竞争非常激烈。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和创新做法,值得好好总结,对很多城市也有借鉴价值。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济南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姿态,不仅多次派代表赴南方先进城市学习经验,而且也敞开大门,欢迎其他城市来参观取经。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城市来济南学习交流。很多城市的代表参观后都表示,看到济南确实在以人为本创建文明城市,很多细节给了他们启示。

  济南市文明办一位负责人透露,为了检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市民心目中的认可度,近日,济南利用“问嗒嗒”民意调查平台,开展了一次市民满意度调查,进家入户,随机测评。“没想到群众满意度这么高,满分100,绝大部分人打分都在97分以上,很多人还打了满分”。

  济南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孙世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济南始终坚持为民靠民不扰民,“我们不是为了创城而创城,而是把精力放在市民文明行为的培养和城市品质的提升上”。他说,在今年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济南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以城市软实力为战略牵引。

  2022年4月,济南市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把城市软实力提升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指出,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气神,居民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

  “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重点任务是相互关联的。”刘强表示,城市软实力提升,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会更有底气;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功了,城市软实力会更有显示度、更有成色。

  2022年5月17日,济南召开“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动员大会。会上提出了“十大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十项重点任务内容都是城市管理的痛点,例如在交通秩序整治攻坚行动中,提出电动自行车挂牌率达到100%,驾乘人员安全头盔佩戴率达到90%以上;将农贸市场、交通场站、医院等7类重点公共场所及周边作为重点整治区域,集中整治环境脏乱、道路破损、违规停车、设施损坏、乱拉线缆等违法违规行为或不文明现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孙世会说,济南在未来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通过文明城市创建,让济南“近者悦,远者来”,变成一座人人安居乐业,有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的城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琳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