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调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本科月薪多在5000-10000元之间

2023-04-22 15:15:34 来源: 济南报业全媒体 作者: 济南日报记者文/图 刘彪 通讯员杨振

为了解2023届驻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近期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对1524名高校毕业生、2所高校和4家用人单位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特征较为明显。但“求职难”“招工难”现象并存,就业信心不足、创业意愿持续走低,就业创业政策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不容忽视,促进就业仍需各方共同发力。

就业特征较为明显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调研显示,37.9%的受访毕业生已基本落实就业。其中:已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占18.8%,已达成就业意向尚未签约的占15%,选择灵活就业的占3.5%、已创业的占0.6%。

38.0%的毕业生正在准备或已经确定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其中:已确定国内升学或出国留学的占8.9%,正准备复试、出国留学的占29.1%。

准备创业或积极寻找工作的占比16.3%。其中:准备创业的占比2.9%,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占比13.4%。7.8%的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暂时没有就业计划。

从高校和用人单位调研情况看,1所高校当前就业协议签订率与上年持平,1所高校就业协议签订率略高于上年。4家用人单位中,2家单位表示招聘计划与上年基本持平,2家单位认为经营形势好转、业务规模扩大,计划招聘人数增加。与上年相比,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呈稳定态势。

近八成高校毕业生希望留在山东

毕业生留鲁意愿较强。78.0%的受访毕业生表示希望留在山东,排在前四位的原因(多选)分别是“家乡在山东”(63.7%)、“看好山东的发展前景”(19.5%)、“感觉山东宜居”(18%)和“山东更容易找到工作”(18%)。

不同学历的毕业生收入差距明显。从已就业人员的调研情况看,就业收入与学历层次呈正相关趋势,各层次间差距较为明显。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学专科毕业生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4999元(62.4%),大学本科毕业生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7999元(39.5%)和8000-9999元(19.8%),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月薪主要集中在10000-19999元(61.7%),不同学历间收入差距较为明显,也凸显了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工作满意率尚可,薪酬福利仍是影响毕业生择业的首要因素。已找到工作的受访毕业生中,70.0%对工作感到满意。在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中,70.1%的最看中“薪酬福利”。由此可见,收入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择业求稳,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更受青睐。调研显示,37.8%的毕业生希望就业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9.5%的毕业生希望就业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深入调研发现,毕业生首选国企或机关事业单位,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认为国企或机关事业单位是铁饭碗,福利待遇较好且可以旱涝保收;二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三是受身边同学影响,刺激了“考公热”升温。

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心

多措并举,激活民营企业就业“富矿”潜能。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是吸纳就业的生力军和“富矿”。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相关审批程序,强化政策帮扶,为民营企业大胆创新创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要进一步加大信贷帮扶力度,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将更多的民营企业带上发展快车道,以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助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激活民营企业就业潜能。

强化帮扶,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信心。一是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找准职业定位,努力克服“求稳”心态,理性看待并选择职业规划。同时,积极开展岗前培训。按照企业需求,积极开展知识技能和岗位技能培训,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和人岗适配度,进一步提高“稳岗率”。二是不断强化创业帮扶。积极宣传当前创业新政策,对有创业意向的开展流程培训。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力度,为优秀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信贷绿色通道服务。积极探索设立创业风险救助金机制,对创业失败人员进行社会化资金救助,同时提供项目诊断、经营分析、能力培训等救助服务。三是不断激发就业市场活力。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线上线下轮动举办就业专题服务活动,为毕业生提供特别是困难群体毕业生更多的优质岗位,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

提高素质,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一是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急需工种、市场紧缺职业和新业务新模式行业等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毕业生更快、更好的应聘到合适岗位。二是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岗位实习锻炼。督促各大高校主动与用人企业进行对接,在校园内开展重点课程,企业深入校园传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等知识,有针对性的引才引智。同时,积极推荐毕业生进行岗位实习锻炼,根据企业反馈结果,适时优化课程设置,强化毕业生专业技能培养,不断提高人岗匹配度。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