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传递书香之美,引领阅读风尚
第31届书博会成果丰硕
全国各地1700多家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参展,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共展出各类出版物76万余种,总交易额达8.6亿元,举办各类活动750余场,吸引读者80余万人次……为期5天的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7月31日在山东济南落幕,各项数据再创新高,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精品云集:用图书讲好中国故事
本届书博会主题为“奋进新征程 书香润中华”,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
“新时代 新经典 新征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出版物展”暨全国图书精品展,成为书博会上亮丽的风景线。中心展区集中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和相关学习读物,党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材料,以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最新出版成果。
各展区将一系列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新书摆在醒目位置。《信仰》《高质量发展的选择》《深入理解新发展格局》《经济学底层逻辑》“国学经典新绎丛书”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备受关注。
在北京出版集团展位,“北京文化书系”《清风北京:党史中的清廉故事》等最新出版的优秀主题类图书以及《北上》《云中记》《远去的白马》《平安批》《宝水》等近年来出版的精品力作引人瞩目。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的最新散文集《西高地行记》、讲述新时代乡村少年奋斗故事的《瓦屋山桑》等新书受到读者欢迎。
“我的国家公园丛书”《河源清澈》作者唐明与读者分享她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不解之缘,作家郭凯冰讲述在黄河口国家公园的采风见闻……书博会上,聆听“从三江源到黄河口——我的国家公园大讲堂”的读者表示,国家公园的故事正是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精彩缩影。
以中南传媒为主力军的湖南代表团携《重器》“雷锋书系”等近3000种图书参展,并发布“三个高地”系列新书。其中,《大国制造》作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纪红建表示,希望讲好中国制造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感受到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磅礴力量。
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图书推介会上,辽海出版社社长柳青松表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继续精耕细作,推出更多好书,为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出版力量。”
面向读者:打造全民阅读盛宴
“书博会上人头攒动、爱书者络绎不绝,全民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厚。”参加过多届书博会的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深有感触。
书博会上举办了“我的书屋·我的梦”主题书画展、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少儿阅读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搭建起作者与读者对话的桥梁。
岳麓书社“岳麓大讲坛”在书博会开讲,文化名家与读者面对面,以一批原创精品图书为例讲述文化传承发展的探索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由青岛出版社主办的《我的原野盛宴》(博物版)新书发布会上,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资深出版人刘海栖、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玉栋等各界嘉宾共聚一堂,畅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引发读者共鸣。
正值暑假,书博会上少儿类图书最受青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携近千种图书参展,设置“大中华寻宝记”和“世纪绘本馆”主题展馆,吸引众多目光。畅销书“大中华寻宝记”系列新书和文创产品一经亮相便售罄,备受小读者喜爱。
接力出版社邀请10余位作家、画家、阅读推广人与读者见面共沐书香,“学习先锋人物,树立人生榜样——‘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作家读者交流会”通过分享先锋人物的成长故事和先进事迹,用榜样力量鼓舞童心。
曹文轩、沈石溪等儿童文学名家亮相明天出版社举办的读者见面会,小读者热情高涨。“儿童是祖国的花苗,阅读就是那瓢‘定根水’,能帮助孩子们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里。”沈石溪说,全民阅读要特别重视少儿阅读,让孩子们快乐阅读、健康成长。
技术赋能:引领阅读新风尚
本届书博会创新展会形式,突出数字化赋能,利用新技术搭建了元宇宙数字馆“天空书城”,呈现3D元宇宙图书世界。读者可控制虚拟角色在“天空书城”场景中游览,实时了解图书信息、参展信息,并可在线购买心仪的图书。
“云发布、云优惠、云阅读、云观展,即使不到现场也能感受书博会的精彩。”一位读者如此评价。
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正在引领文化产业新发展。书博会现场,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举办了“issue.AI数智化融合出版运营平台”启动仪式。“数字赋能文化,助力文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借助这一新平台将实现文化IP的多元开发,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社长师晓晖说。
纸张薄如蝉翼的《辞源》、用丝网印刷替代珐琅工艺的瓷器、北京冬奥会上首次实现的盲文印刷技术……与书博会同日开幕的2023中国印刷业创新发展大会上设置三大印刷主题展,展现印刷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现场扫码下单,10分钟内就可以体验由白纸到图书的个性化定制全流程……“数字新生态 按需新体验”印刷智能制造测试线专题展,为大家展示了未来图书购销新生态。“先有购买需求再去印刷图书,大大缓解了出版社的库存压力,实现绿色低碳、智能高效,将为整个出版产业带来巨大变化。”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赵鹏飞说。
“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利用新技术赋能出版,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好传播知识、服务创新、传承文明。”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说。(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建设书香社会,不断缩小城乡阅读差距
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书博会”)正在山东济南举办,据媒体报道,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700多家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参展,展出图书达70多万种。对于济南甚至全国读者来说,这无疑是夏日里一场丰富的阅读盛宴。
书博会是一场充满时代感的展会,它是我国文化领域最早设立的博览会之一。1980年,书博会前身“全国书市”在北京首创,当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图书发行行业发展相对滞后,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很难满足读者基本的阅读需求,全国书市的出现就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里撒下的一场春雨,让无数经典图书“飞入寻常百姓家”。到了1991年,第4届全国书市落户广州,“55万广州人搬走了一座价值1200万元的‘书山’”。目睹群众如此巨大的精神需求,广州随即建起了被称为“神州第一书城”的广州购书中心。2019年,第29届书博会来到西安举办,当时,令人动容的一幕冲上了热门新闻:一位91岁的老人赶了10公里路来逛书博会。
有人说,图书不过是众多商品中的一种,其销售展览不必有太多特殊意义;也有人疑惑,如今购书渠道这么多,书展还有那么大的价值吗?其实,数十年来,国内国际几大书展的历史及现实一直都在回答上述疑问。回望历史,在近现代社会中,展览会(包括带有展销交易性质的)一直是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渠道。
1851年,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万国工业博览会”,展会盛况空前,继而引发了欧美的“博览会热”。后来,电灯、电话、汽车,优秀的音乐、工艺品……无数先进的科技和人文成果经由此,走进大众日常生活,走向世界各地。丰富多样的展示品、最新最先进的发展动向、开放的公共空间——这些都成为展览会的重要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写道:“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从近年来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来看,国民阅读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依然存在。未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方向就是让阅读深入社会的每个角落,让社会处处都充盈书香。书博会在全国各地轮回举办,正是缩小区域间阅读差距的重要举措之一。
让文化与惠民一齐来到读者身边,走过四十余年,书博会探索出了政府搭台、社会协力、市场运作的模式,更走出了一条阅读惠民之路。2019年,西安面向社会免费发放了8万张面值50元的公益性惠民购书券,而本次济南在书博会期间发放了两种“惠民书券”。
未来,不断发挥发达省份的经济文化优势,进一步挖掘地级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阅读潜力,持续缩小区域及城乡阅读差距,国内书展大有可为。(来源:光明日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8月2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在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