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23名大学生!87岁老军人捐资助学显大爱

2023-10-23 23:28:00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郭哲启

  1936年5月出生的姚光武是济南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七休养所军休干部。每年开学季,姚光武老人有一件事一定要做,那就是捐资助学。每年资助一到两名孩子上大学,今年87岁的姚光武已经连续12年资助了23名大学生。他曾获山东好人之星、百名最可爱的泉城模范老兵等荣誉称号。

  姚光武1952年10月入伍,1991年6月退休。曾任通信员、保密员、助理员、干事、副处长、团政委、师副政委等职务。青年时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寒门出身的孩子学习文化的重要性,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成就一个家庭。

  “工作可以退休,党员身份不能退休。”姚光武说。退休后,他发挥余热,并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这些年做过大大小小的好事不计其数,帮助他人已经成为他刻进骨子里的一种习惯。他曾捐出1万元在家乡小学设立助学基金会,11年间奖励优秀师生124人。他还捐钱为乡村小学建起公益图书馆……

  2012年,在媒体上看到阳光助学活动的新闻,姚光武用自己的退休金第一次资助了2名大学生。从那之后,他再也没中断过参与助学。2022年8月中下旬,菏泽成武和泰安宁阳的两名准大学生在开学前分别收到了素未谋面的姚光武转来的5000元助学金。“通过电话,加了微信,姚爷爷人很和蔼,也很温暖。”自幼失去父母、一直在亲友照顾下长大的宁阳女孩园园说。“电话里,感觉爷爷很亲切,就像一个亲人。大学里,我一定用努力来回报姚爷爷的关怀。”家在成武的小满说。

  “这两个孩子从小都没有父母照顾,能考上大学非常不易,能给他们一些帮助,让她们安心读书,也算是我的一份心意。”被孩子们简单质朴话语打动的姚光武说。2023年8月,姚光武第12次寄出了资助金,被老人资助的大学生已有23人,其中20个是孤儿。花费的退休金也达10余万元。

  受助的孩子们有一个“让生命因学习而光彩”的微信群,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姚光武常常在群里给大家讲述自己年少求学不易,越发感到学习重要的故事,勉励大家刻苦努力,让生命因学习而光彩。“希望你们克服困难,好好学习,今后有能力回报国家和社会!”老人的殷殷嘱托,深深影响着这些孩子,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成才立业、回报社会,把姚爷爷的爱继续传递下去。随着不断有新资助学生的入群,这里也变得越来越热闹。每当有读研、读博、参加工作的喜事,或者遇到了烦心事,大家都会在群里分享,彼此加油鼓励。

  在姚光武家里有一个记录本,记录着每一个受资助孩子的成长历程,小李的名字是出现最多的一位。作为第一个受姚光武资助的孩子,小李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考上选调生。每当工作生活遇到新难题,小李都会第一时间向姚爷爷求助。“不要害怕面对挑战”,姚光武也一次次鼓励小李,“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我会一直在你身边支持你”。姚光武耐心的引导,帮助小李全心投入工作,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2022年,小李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副科长。

  在姚光武资助的23名学生中,已经有12名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其中8个研究生,1个在读博士。小陈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小梁也在北京大学开始自己的博士学习。“一个快90岁的老人,做不了多少事情,发挥一些余热,这也是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一分责任。”

  谈到为何尽心尽力帮助困难学生时,姚光武讲出了他的心里话:作为一名军队离退休干部,一名老党员,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国家对老同志的恩情。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多做点对党、对国家、对下一代有益的事。姚光武总觉得自己这辈子做得太少,希望还能继续发挥作用。一次偶然的机会,姚光武了解到遗体捐献的意义,他便来到市红十字会,表达了遗体捐献的意愿,并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遗体捐赠不仅要有打破传统观念的勇气,更是对生命的重新定义。

  生命不息,爱心不止。“只要身体允许,我会将资助这件事一直坚持下去,直至生命的尽头。”是姚光武最常说的一句话。老人用自己坚定的选择,诠释了助人为乐、大爱无疆的崇高境界,让人生的价值得到了灿烂绽放。(本报记者 郭哲启)

初审编辑:范明昱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