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铁建设与保泉何以两不误?

2023-11-07 16:41:19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创新研发降水回灌系统,打造数字化地铁大脑,济南——

  地铁建设与保泉何以两不误?

  地铁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城生长”相辅相成。当地铁建设遇到泉水保护,济南如何破解这一世界级难题,做到“两不误”?

  为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记者随山东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保泉巡检团队来到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省体育中心站,这是他们当天巡检的第6站。“这个车站长度为512米,是全线最长的明挖车站,位于趵突泉泉域上游,是我们巡检的核心车站。”高级工程师孙会超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到各个施工现场监测复核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等指标,通过分析建设前、建设中、后期运营全过程的数据变化,为济南地铁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施工进度如何?”“周围有没有新增的施工场地?”孙会超和同事首先向施工方技术人员询问了最新情况,随后从车里取下水位测量仪,找到基坑监测井,将水位探头缓缓伸下去,得到了水位、水温、电导率等数据。紧接着,他们又从监测井中提取了水样,以便当天送到实验室,对地下水的离子浓度、硬度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除了基坑监测井,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还在中心城区设置了117个永久监测井,深度从15米到160米不等,内置水位自动监测设备,数据可实时上传至地下水位监测平台。水位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报警。

  随后,孙会超又来到一个类似居民区消防水箱的装置前,认真记录上面的数据。“这是降水回灌系统,施工方首先要搭建止水帷幕,然后把基坑内的水抽出来,降低水位,再将水回灌到基坑外的地下含水层。”而为了将地铁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降到最低,降水回灌要确保“三同”:同质,就是施工后水质保持不变;同量,就是抽出多少水,就要回灌多少水;同层,就是从哪个含水层抽出来的水,就回灌到哪层。

  “我们这个车站位于富水区,设置降水井及回灌井各78口,并安装了两套回灌设备,高峰期每天降水、回灌近千方。”中铁二十局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省体育中心站项目技术主管陆亚中介绍,他们曾在多座城市参与过地铁建设,遇到类似情况,要么把水回灌到地下排水系统,要么直接注浆,像济南这样为了保泉创新研发降水回灌系统的还是首次遇到。

降水回灌示意图

  其实,不管是《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还是《关于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明确提出将“保泉优先”作为一条重要原则贯穿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在具体操作时,济南市打造了数字化“地铁大脑”——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泉域四维地质环境可视化信息系统。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大数据部部长李罡介绍,该系统融入了济南近60年来的泉水水文情况,以及前期勘测收集到的300万组数据,刻画出了济南主城区近2000平方公里的四维地质环境模型,为摸清泉脉分布特征,让地铁建设与泉水保护共荣共生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为了全面加强泉脉保护,8月16日,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还与山东省地矿局八〇一地质大队签约,成立了济南泉脉保护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高级工程师黄永亮介绍,他们将围绕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和运营全生命周期,加大泉水运移规律、轨道交通全过程保泉、极端气候条件下保泉等课题的攻关力度,不断研发保泉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为泉脉保护工作提供全过程服务。目前,他们已经启动了项目研究,相关成果很快就会应用到生产一线。

  “我们始终坚持‘保泉优先’理念,用慎重的态度对待泉水保护,用智慧的方法建设轨道交通,按照‘绕、避、升、抬’的策略,依托济南泉脉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扎实落实原位回灌、封闭降水、导水通道、动态监测等保泉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与泉水和谐共处、并重共融。”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副总经理哈月亭表示。

  来源:大众日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高雪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