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解西伟
责任编辑:张达伟
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通讯员 鞠淳妃 刘福昌 济南报道
2月29日上午10时许,随着“泰山号”盾构机刀盘破洞而出,顺利抵达接收工作井,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施工的济南黄河济泺路北延工程东线隧道顺利贯通,这是继西线隧道1月6日贯通后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标志着国内最大直径公轨合建盾构隧道安全顺利穿越大型城市水库,为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隧”的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是济南携河北跨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为适应发展需要,建成通车后同步开工建设济泺路穿黄北延工程。项目起自济泺路隧道敞开段,终点至国道308线,路线全长4383米,其中盾构段长2045米,管片外径15.2米,盾构机刀盘开挖直径15.76米,设计为双洞双向六车道,上层为3车道公路,下层是轨道交通线路,为目前国内在建最大直径公轨合建隧道。
据中铁十四局穿黄北延项目负责人杜昌言介绍,隧道下穿邯济铁路、鹊山水库,工程具有深基坑、浅覆土、大直径、长距离、高风险、环保要求高等特点。项目团队多次邀请钱七虎院士、李术才院士等专家进行论证,优化施工方案,在总结济泺路黄河隧道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对“黄河号”“泰山号”两台盾构机的刀盘、冲刷系统等进行针对性升级优化,更加有效地适应黄河流域特有的粉质黏土底层,工效提升20%,成型隧道不渗不漏,内实外美。在保护好水库及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做到了工程建设稳中有进,最高日进尺18米,最高月进尺332米。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首次长距离穿越地上大中型水库,控制因素多,环保要求高。为攻克长距离穿越鹊山水库难题,济南城市建设集团组织召开施工方案专家评审会,项目部成立“王超创新工作室”,联合山东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开展“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长距离穿越大型水库”课题研究,首次研制“隔水帷幕”为水库底部套上“保护罩”,有效保障土体稳定。同时加密水质监测频次,确保掘进过程零污染、零排放、零渗漏。依托项目建设,团队已总结掌握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大中型水库成套技术,形成6篇论文和8项发明专利。
济南黄河济泺路北延工程作为济南新一轮规划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是连通济南市主城区和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重要纽带,更是贯彻落实国家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展现。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黄河两岸交通布局,对于推进济南“携河发展”战略,拓展济南城市空间,完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审编辑:解西伟
责任编辑:张达伟
2月28日,在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郑大箔村西红柿种植大棚里,一对“老把式”和“新农人”的技术交流像往常一样,气氛热烈地讨论着田间的管理经验。[详细]
2月29日早上7点25分左右,在济南市市中区104国道与党杨路路口,一位骑着电动车的男市民被卷入私家车车底,危急时刻,路过此地的K86路驾驶员冯刚和车上的热心乘客合力抬车救人。[详细]
近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发布一批学校规划,涉及历城区、高新区,包括多所学校和幼儿园。[详细]
近日,济南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中心同学们走进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送上对联、福字等礼物,将温馨的祝福送给孩子们,陪孩子们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