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性格测试不应成为招聘的“绊脚石”

2024-06-21 10:57:05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王红妮

  海报新闻评论员 王红妮

  近日,一则关于“三轮面试都过了,最后卡在了性格测试”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据《工人日报》报道,随着校园招聘的火热进行,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性格测试来筛选求职者。然而,这种做法却受到了诸多质疑,不少求职者因性格测试结果不符合企业期望而错失心仪的岗位。

  性格测试,旨在通过一系列问题或评估手段,全面评估个体的性格倾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成为了求职者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职者不仅要展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在性格测试中展现出符合企业要求的特质。但人的性格是复杂多面的,仅凭一次测试就断定其是否适合某个岗位,显然失之偏颇。

  性格测试往往被企业用作筛选工具,而非深入了解求职者真实能力和潜力的手段。这种做法忽视了求职者的个性差异,剥夺了他们展示自己真实才华的机会。有求职者反映,性格测试的结果可能受到测试时心理状态的影响,甚至有时可以通过技巧“伪装”自己的心理形象。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性格测试虽有助于找到与岗位更匹配的求职者,提高招聘效率,但过度依赖性格测试可能导致企业忽视求职者的实际能力和潜力。毕竟,工作表现不仅取决于性格,还取决于专业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应综合考虑求职者的多方面素质,而不能仅凭一次性格测试就作出决定。

  性格测试本身也存在着争议。以MBTI性格测试为例,它将个体人格分成16种类型,认为每种类型都有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擅长之处。尽管它广受欢迎,但部分学者对其信效度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类型结果过于受被试者的状态及情景影响。因此,企业和求职者都应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过分依赖或迷信性格测试结果。

  性格测试的目的是更加深入地了解求职者,而非简单地定义他们。性格匹配虽重要,但绝非决定性的。在招聘过程中,招聘单位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综合考虑求职者的多方面因素。同时,相关开发者也应不断提升性格测试工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才选拔,避免成为人才选拔的“绊脚石”。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童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