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水井拢住一村人 董家街道卫东村党支部 “电线杆书记”的小事大爱

2022-08-08 11:14:4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振湘

  在历城区董家街道卫东村,如果你找不到村支部书记,那不要着急,抬头看看,他一定是又爬到电线杆上当电工去了,这就是“电线杆书记”宋长臣。初见宋长臣,他瘦瘦小小、微微泛红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就是这样一副看似柔软的肩膀,却用走入村民心中的小事大爱,撑起了一个村庄的未来。

  三眼水井 拢住一村人

  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党群齐心、干群齐力的卫东村曾经是拆迁移民村。1968年,为响应济南市政府建设南部山区锦绣川水库号召,当时的大庄村村民拖家带口,落户到董家镇,改名为卫东村。那时,卫东村人口杂多,管理混乱,是当时镇上最让人头疼的“老大难”。

  2011年,一直在村里做电工的宋长臣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但是面对当时无钱、无人、无资源的“三无”村庄,“新官上任”的他犯起了愁:“三把火咋烧呢?”

  那段时间,如何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成了他的“心头病”。思来想后,宋长臣再次叩问初心,“老百姓选我干书记,不就是为了给他们服务吗?那就从服务干起,准没错!”于是,宋长臣决定挨家挨户走访党员群众,讯问他们心里的需求。天刚蒙蒙亮,他就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到村里有名望的长辈,到党员群众的家里和他们聊掏心窝子的话。每家每户有什么困难,他都一字不落地全部记在他的笔记本上。白天走街串巷,夜晚他便整理思路。那段时间,他满脑子装的全是村庄的发展,自家的事啥也不管,媳妇说他“走火入魔”了。

  经过走访,宋长臣发现,全村650余亩地,只有2眼水井,村民们为了浇地,大半夜地抱着被子守在水井旁,为了浇水,邻里间闹矛盾、打架更是常有的事。浇不了地、庄稼就没有好收成,这让有些村民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思前想后,宋长臣瞒着家人,自掏腰包,修建了两座深水井,装上了抽水机。就这样,村民浇地难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再也不用为了浇水发愁了。庄稼喝饱了水,但是村民生活用水又成了一个大难题。由于没有水泵,村民只能抬水喝,特别是对于年老体弱的村民来说,这更是一个体力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长臣又带领村“两委”干部修了一眼深水井,安装上了大功率的水泵,水管线路直通到户,村民在自己家里就能喝上放心的深井水。三眼井,拢住了一村人。村民们真正感受到了新书记有思路、肯奉献的担当,看到了村干部真干事、干实事的决心,他们惊喜地发现,这届的班子,不一样了。

  如今的卫东村,作为2021年村“两委”换届历城区唯一一个村委会直选村,宋长臣全票当选村委会主任,继续一肩挑起卫东村支部和村委的重担。如今的卫东村,已经从原来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一跃成为街道先进村,各项工作遥遥领先。

  鼓起钱袋 聚起一团火

  民心拢起来了,宋长臣又开始琢磨,怎么才能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呢?耕地不足,收入只能解决温饱,村里不少的年轻小伙子无所事事,两口子打架、邻居干仗更是常有的事。

  于是,宋长臣又拉上村“两委”干部,逢年过节的时候,就和在外工作的年轻人交流,看看有什么致富之路。经过座谈,村里几个跑运输的年轻人让宋长臣有了思路。卫东村区位优势明显,紧邻102省道、工业北路、机场路,周边大大小小的砖厂也有不少,也许跑运输对于村里的年轻人来说是个出路。

  于是,宋长臣和村“两委”干部便到各家各户做工作,让在外跑运输挣钱的年轻人给大家讲讲跑运输的好处。就这样,村子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跑起了运输,大家忙碌起来了,钱袋子鼓起来了,打架斗殴的事儿自然也少了,村里的小伙子一个个风风火火,性格都开朗了许多。

  光伏发电是政府给移民村的一项优惠政策,电工出身的宋长臣哪能错过这样的好事。宋长臣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最终光伏项目在卫东村落地,从此村集体的账户上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有了给村民办事的底气和资本。

  如今的卫东村,家家户户都有个大货车停在门口,老老少少都有事干、有钱挣。谈到如今的生活,很多村民都感叹:“要不是宋书记,现在这日子还不一定过成啥样呢。”

  细处着手 形成一共识

  在卫东村,听到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俺们书记心可细了,我们想不到的,他都给想到了。”

  曾经的卫东村,村内电压很是不稳,断电短路的情况时而发生,严重影响了村民生活。身为电工的宋长臣每次都是二话不说,立马蹬上脚扣子,爬上电线杆,给村民接通线路。

  但是,宋长臣意识到,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他积极对接电力公司,更换了两台变压器,极大改变了电压问题,村民用电有了保障。宋长臣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很大的鞋盒,里面是装备齐全的各类维修工具,“工具就在手边,只要老百姓有需要,我拿上就能赶过去。”宋长臣说,在他看来,用电问题是关系百姓生活的大事,一点都耽误不得。直到今天,不管谁家电路出了问题,哪怕是电灯泡不亮了,只要一个电话,宋长臣马上就到家解决,他也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带电书记”。

  谁家都有老人,谁也都会变老。2015年5月,宋长臣再次不顾家人的反对,带头出资建设了卫东村日间照料中心,这是当时董家街道辖区内第一个日间照料中心。于是,每个月你都会在这里见到这样一个场景,村里的大媳妇、小闺女都聚集在一起,从一大早就开始忙活,和面、拌馅、包饺子、包馄饨,到了中午,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聚在这里,一起拉拉家常聊聊天,一起吃热腾腾的饺子,脸上总是掩不住的笑。不仅如此,宋长臣还会定期邀请文艺剧团,为老人们送去各种文艺演出。

  考虑到村子里的老年人多,理发不方便,宋长臣又拉着村“两委”干部当起了理发师。每月15号,老人都可以随时到村委来。“是都剃了还是剪个寸头啊?”得到老人的答复,宋长臣手脚利索、十几分钟就给理好了。“哈,这下精神了不少呀。”老人们满足地笑着离开。一把凳子、一把推子、一块遮布就是这个理发店的全部家当,但是村民们却说:“宋书记手艺可好了,有时候还要来排队呢。”

  看到村民们吃了晚饭无事可做,宋长臣又动起了脑筋,他多方筹措资金,和村“两委”干部修建了三个文化娱乐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组建了卫东村广场舞队,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支部委员领队的舞蹈队还曾经获得过历城区广场舞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多年来,宋长臣还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围着村子转五圈,谁家有个这事那事,他全都知道,正好遇上谁家有点难事,他随手就帮着解决了。慢慢地,“有事找支部、有事找老宋”成了卫东村村民们心照不宣的共识。随叫随到的老宋,早已经成为了他们自家人的一员。

  民心凝聚 拧成一股绳

  村风好了、民心齐了,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开展得格外顺利。村民们对宋长臣,可谓是无条件信任,只要是宋长臣出面安排的工作,简直就像上了“保险”,只有一个字,“干”就是了。

  2019年,102省道旁绿化提升,为了整体规划,需要15余户村民拆迁,原本就经历过举家搬迁的村民们的疑虑和不理解使得拆迁工作举步维艰,怎么拆?又怎么迁?那些天,宋长臣整日整宿奔走在这十几户拆迁村民家,耐心向村民讲解政府的各项政策。村民们都明白,自宋长臣上任以来,没有办过一件对不起他们的事,凭着这么一种信任和宋长臣的耐心和诚恳,十几户村民最终同意了拆迁,又开启了第二次搬家之路。尽管如此,宋长臣也没有放手不管,他积极对接政策落实情况,安顿好村民搬到了新建的院落,补偿款也及时发放到了村民们手中。

  疫情期间,宋长臣成了卫东村战“疫”总指挥。他和村“两委”干部带领党员群众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一线,家家户户都出人出力,志愿者队伍达上百人。从防控值班到环境消杀,从入户摸排到疫情管控,从核酸检测到物资保障,所有人员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保障了全村的安全。

  今年禁烧季的一天,卫东村附近突然冒起大烟,接到情况报告后,宋长臣叫上村里几个壮劳力,五分钟赶到了着火点,这才发现,着火的地方并非卫东村的地域,而是属于兄弟街道。但是,宋长臣二话没说,带着人十分钟就扑灭火情、结束战斗。“不管在谁的地界上,先灭了再说。”宋长臣如是说。为了让村民生活环境更舒适,宋长臣又积极对接职能部门,争取了“村村通”工程,为了配合施工,他们总共拆除户外楼梯38处,修剪绿化树木300余棵,清理村民乱堆乱放120余处,有力保障了施工进度。

  年轻时的宋长臣身体素质极好,曾经是学校里拔尖的体育特长生,直到今天,他还坚持着每天早上跑步五公里的习惯,“身体好好的,才有劲爬电线杆啊。”说到这,他的脸上依然微笑着,步履却更加坚定。(通讯员 王振湘)

初审编辑:李鸿如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海右新论】让济南正能量成为大流量

    “不断巩固壮大强省会建设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成为‘大流量’。在全媒体时代,找准并且用好“流量密码”,让载有“正能量”的内容广泛传播,成为众口称赞的“大流量”,是济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备的“专业本领”。摸索并掌握“流量密码”,让[详细]

    08-08 11-04舜网-济南日报
  • 今年为拉尼娜年,与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本周济南将暂别高温天

    进入夏季以来,济南的天气可谓是波折起伏。初夏迎来40℃高温天,成为历史同期第二位高值。七月份进入主汛期降水增多,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进入八月后,连续7天高温预警,让市民沉浸式体验“桑拿天”,8月7日,我们正式进入“立秋”节气,济南还将热多久?[详细]

    08-08 10-20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 京台高速崮山收费站改造完成

    8月7日,位于济南长清大学城的京台高速崮山收费站改造完成,智慧收费系统的机电系统完成安装调试,已具备通车条件,预计该站将于8月10日正式通车。由于采用大量智能设备或自助设备,崮山站6入6出12条车道,只设置了4个智慧收费亭,最大程度实现站场简洁化。[详细]

    08-08 11-07舜网-济南时报
  • 陆海联动融入泉城,整合资源服务经济,成立三年来——山东港口交上高质量“济南答卷”

    今年3月18日,位于济南中央商务区的山东港口陆海物流大厦正式启用。项目依托济南市物流枢纽和总部经济集聚的优势,推进全省大宗商品交易战略布局,助力济南打造全国性区域贸易中心。原标题:陆海联动融入泉城,整合资源服务经济,成立三年来——山东港口交上高质量“济[详细]

    08-08 11-07舜网-济南时报
  • 车展进夜市,驱动泉城新夜态

    当夜幕降临,动听的乐曲响起,泉印广场的喷泉“应歌而舞”时,印象济南·泉世界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  济南夜经济活力的不断释放,和济南市大力发展夜经济、提升城市“软实力”、不断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刺激消费升级息息相关。[详细]

    08-08 11-06舜网-济南日报
  • 一年级新生即将入学,有家长开始琢磨“挑选”班主任

    能不能挑老师?年级组长带哪个班?班主任年轻还是年长?班主任的实力强不强?……一年级孩子即将入学,能不能遇到好老师也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事。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新一年级家长开始琢磨“挑选”班主任这件事,有的家长希望班主任是有任教资历的老教师,有的家[详细]

    08-08 10-33爱济南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