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9省份可查高考成绩 提醒:填报志愿可别都“押”在机构上

2021-06-22 14:58:1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高娜

  根据各地此前公布的消息,23日开始,全国各地将陆续进入高考“放榜”时间。高考成绩公布之后,考生将进入到志愿填报的关键环节。如何从2000多所高校中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成为考生和家长要再次面对的“头等大事”。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这也容易被一些社会机构和骗子所利用,实施诈骗。提醒考生和家长,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同时,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家长需要多多关注。

  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明日9省份可查高考成绩

  根据各省份此前公布的时间,6月23日起各地将陆续公布高考成绩,查分时间主要集中在23至26日。

  据官方已公布的信息,23日起,内蒙古、上海、安徽、江西、广西、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9省份的考生可以查询高考成绩。山西、吉林、贵州、陕西等地将在24日公布成绩。

  更多的省份,如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河南、湖北、湖南、海南、重庆、西藏、青海等十余省份将集中在25日公布考生成绩。

  另外,今年,为方便考生和家长及时查询成绩,除了各地教育考试院官网,一些省份也开通了微信等查分渠道。

  例如,陕西的考生可通过“陕西考试招生”微信订阅号下方的菜单栏“成绩查询”查询本人高考成绩。

  十年寒窗苦读 志愿填报可别都“押”在机构上

  不少考生家长发现,今年上半年,孩子就读高中门口出现了许多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做宣传,基本都有自己的独立门店,也有高中任课老师会介绍一些志愿填报机构。一些家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了这类机构的微信群,参加线下“宣讲会”,部分家长会“下单”。

学生和家长正在高校招生咨询会现场了解相关信息(资料图)

  艾媒咨询日前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通过志愿填报辅导或辅助软件获取志愿填报信息的比例为32.2%,2020年同期数据为28.2%。从往年的人工经验分析,变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排兵布阵”,应需求而生的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似乎已成为“高考经济”中的“新风口”。

  高考圈的一位早期投资人透露,目前是我国全面推行新高考的关键时期,志愿填报咨询行业正处于爆发期,“行业未来或许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作为基础平台,解决80%人群的需求;人工指导服务20%的人群”。

  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说,需求和供应暴涨,整个产业处于“乱序”状态。尤其新成立公司几乎都是“花式营销”,定价和服务等完全没有行业标准,智能填报系统背后的数据基本都是公共数据的筛选排序,鱼龙混杂的市场亟待相关部门进行规范。

  某中央媒体官方微博近期发布的投票数据显示,多半网友认为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不靠谱,都是花式宣传营销”,25%左右的网友认为“不好说,要看机构资质”,仅有少数网友认为“机构靠谱且掌握信息比较全面”。有网友留言:“对于刚踩(分数)线的人来说还是有必要,要求一个刚高中毕业的人在半个月内掌握填志愿技巧有些强人所难。”

  尽管志愿填报“智能化”服务或将成为趋势,但面对种类繁多的服务机构,考生和家长仍需要注意谨慎选择,志愿填报市场也仍有诸多现实问题值得探讨。十年寒窗苦读,可别把志愿填报都“押”在机构上。

  衡水某知名高中副校长对记者说,新高考第一年,高考志愿如何准确填报,还需要等教育部门志愿填报指南下发后进行研究,“校外的确有不少志愿填报机构,作为高校和老师,我们不会推荐考生使用机构填报。如果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选择机构,需要提醒的是,连多年从事教育的老师们都在谨慎尝试第一年新高考报考,那些校外机构人员又能懂得多少呢?”

  著名教育专家熊丙奇曾在媒体发表评论称,“互联网+”大数据为志愿填报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当前由于准入门槛低,研发志愿填报类机构鱼龙混杂,有些缺乏专业知识,可能会误导学生填报志愿。要看到机构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但需要让志愿填报服务行业规范有序,同时高中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自主进行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以此促进提供志愿服务的机构提高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6月16日,教育部在官网发布预警,目前没有与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的合作,切勿轻信所谓的“天价”志愿填报指导服务。6月22日-28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将举办“2021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各招生高校将通过文字问答、视频直播两种方式为广大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地域+职业+专业+学校 志愿填报四项原则要牢记

  第一是地域优先。如果学生在职业和学业发展、学校选择方面还没有建立非常清楚的目标,那么可以优先考虑地域。不同的地域,不仅文化底蕴各异,还代表着不同的学校教学资源、经济实力和就业机会。

  第二是职业优先。这一原则适合于职业选择已经“有谱”、分数较高有选择余地的考生。比如喜欢教师这一职业,那么第一就要选择填报师范类专业。

  第三是专业优先。这一原则最适合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当然也适合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对前者,考生可以列出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结合分数在可能达到的区间内选择。对分数较低的考生,学校选择性不多,专业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建议选择技能性较强的专业。

  第四是学校优先。三种考生较为适合这一原则。一是考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选择,各门成绩又比较均衡,就比较适合优先选择学校。二是踩线的考生,考虑到“掉档”可能性较大,首先选择学校以保证就读学校的层次。三是准备将来出国深造的考生,选择在国外认可度较高的国内名校,有利于出国申请成功。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四个原则及其排序没有一定之规,一定要结合考生自身的情况、高校招生具体政策、招生计划数等因素综合参考使用。

  关注“后高考心理”期 防范“灾难化”思维

  高考结束与被高校录取前这段时间,通常是考生心灵的“真空期”,考生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既要面对前途命运的莫测,又要面对来自周围人的各种询问。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继而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也就是所谓的“后高考心理”期。

  面对“后高考心理”期,考生和家长都必须明确一件事情,那就是,高考并不是唯一的出路。

  长期以来,孩子总是被灌输“好好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的观念,而学习是艰苦的,高中三年是要“熬”过来的。那么高考后,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也变得可以理解,这主要是出于一种过激的补偿心理。娱乐本身没有错,但要约束好自己,不能把放松变成放纵。家长也不要下意识地纵容孩子的作为,而应给孩子一定的引导和建议,或为其创造一些接触新环境的机会。

  此外,考生和家长更应该意识到,学习应该贯穿人的一生,而高中三年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三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高中生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认识到这一点后,考生要理性面对现实,这包括两方面:第一是认识到高考已经结束,成绩是自己文化水平、心理素质、临场发挥等因素的综合结果,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要接受这一现实;第二是不要怕别人说,积极交流与沟通。

  由于成绩不理想,很多考生考后选择回避社交,但这样很容易沉溺在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因此,考后应多跟家长、同学、朋友等身边的人交流,一来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二来可以融入和谐的氛围,不易思想偏激;三来能够及时掌握到考试录取资讯。

  最后,防止“灾难化”思维很重要。家长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孩子经常说一些像“活着真累”“干什么都没兴趣”“人死了会是什么样子”等话题,或有整日闷闷不乐、不出门、爱哭、易怒、食欲下降、失眠等表现,家长一定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及时干预。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高娜 综合自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凤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