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起步保障“国之大者” 从春耕一线看槐荫农业强国建设

2024-04-21 13:5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岳璋

  大众网记者 岳璋 济南报道

  和煦春风,吹来了新的希望,田野的新一季耕耘也正式开始。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春耕春管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抢农时、抓田管,近段时间以来,采购农资、调试农机,开展早稻集中育秧,为冬小麦安排春灌“第一水”……槐荫区大地上,到处都有农民群众和“三农”工作者忙碌的身影。

  保稳面积:腊山街道后周王庄村整改复耕建设高标准农田

  积雪消融,麦苗泛青,站在济南市槐荫区腊山街道后周王庄村600亩高标准农田的田埂上,看天际与田际相融,微风卷携着麦苗掀起阵阵绿色的波浪,让人在尽享地头的安详感外,更多了几分心安。

  “村里多数人在外务工、做生意,多年不种田的人为数不少。”济南市槐荫区腊山街道后周王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艾传信告诉记者,在多年,这里还是一片凋零荒芜的景象。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这几年村党组织深入探索谋划,寻找思路办法。

  此后,村集体与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集体与项目企业签订流转协议,村民以土地入股,通过获取收益激励村民参与耕地保护。多轮筛选谈判后,村集体与企业达成土地流转合作意向,尝试利用一般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园。

  通过引进农业产业项目进行粮食作物规模化科技种植,粮食产量每年预计收成140万斤,同时农户以土地入股,每亩地每年收入1000余元。同时,企业采取“流转+雇工”双重惠农政策,不仅使一般耕地变成了基本农田,土地流转复耕提高了地产,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还将村剩余劳动力返聘至企业,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

  近年来,槐荫区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始终坚守心中的那份“乡愁”,将乡村振兴生态区列为全区五大主战场之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奋力书写新时代黄河岸边的“田园牧歌”。全区年收入50万元以上村集体达70%以上;建成300亩“吨粮田”示范方6个,全区耕地规模化经营率超80%,“槐荫四宝”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0%,“济香1号”“济香2号”水稻新品种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

  创新方法:“升、降、融合”工作法增强种粮内生动力

  “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抓好耕种,最关键的还是提升农民耕种意愿。近年来,槐荫区农业农村局创新“一降一升一融合”工作法,以高收益激活内生动力,扭转“不愿种粮”之风。

  科技引领降成本。通过推广农业新技术,槐荫区筛选“京引119”“吉宏6”等4种优良品种,持续提升吴家堡大米品质。同时,该局整合统筹涉农资金2100余万元,打造4000亩高标准农田,自筹资金670万元,清理整治耕地5000余亩,显著提升耕地种植条件,并积极推广全自动生产设备,从育苗到端上餐桌,生产全程机械化,有效解放劳动力,降低投入成本,五洲农业10名员工即可经营1200余亩水稻田。

  品牌打造提品质。在槐荫区,太阳能杀虫灯灭虫等“九大绿色防控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化肥、农药使用量得以逐年降低。吴家堡大米指标远优于绿色食品标准要求,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被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米均价突破5元/斤,成功探索稻蟹、稻鸭生态种养技术,亩产效益突破16000元。

  融合发展辟新径。据介绍,槐荫区投资1.16亿元,建成“泉城稻花香”田园综合体,推广水稻-油菜花轮作模式,打造稻香花海等特色农业景观,投资6000万元,将周边村庄全部打造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举办插秧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网络关注度超过1200万余次,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围绕乡村游客“吃、住、玩”等需求,引导企业搞活特色采摘、乡味品鉴、民俗表演等农旅融合产业,延伸“槐荫四宝”、淡水鲈鱼等农产品产业链,打造过硬旅游农产品,开辟群众增收新途径。

  提升产能:“千万工程”打造智慧农业人才梯队

  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是首要任务。春耕有序推进,背后是农业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春耕一线,广袤田间,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融合,以良人为基础,方可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2023年槐荫深入开展“万人下乡、千村提升”工程,不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乡村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目前,槐荫区紧扣乡村振兴需求,分级分类实现566名村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全覆盖。全面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选聘乡村振兴工作专员25人。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项目,着力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的头雁队伍。

  杨晓霞是派驻到玉清湖街道小杨庄村的第一书记,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单一等问题,她和村“两委”共同谋划,争取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建设温室大棚项目,探索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村内剩余劳动力,发展反季果蔬种植和采摘产业。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陈德国面对面指导村民种植。目前,有了温室大棚的“加持”,预计增加年度村集体收入8万元。时下,她正和乡亲们一起策划借助市、区两级“第一书记助农大集”进一步提升当地特产—“小杨五香烧鸡”的知名度,拓展销路。

  同样是在第一书记的努力下,槐荫区河圈村与生产果蔬脆系列产品的济南某食品加工企业达成了原料收购合作意向,让村里的农产品(6.310, 0.01, 0.16%)坐上了从种植大棚到加工车间的“直通车”。

  据介绍,2024年,槐荫将聚焦高效落实,抓牢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提升;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抓好“河创田园”示范区创建,启动吴家堡、美里湖2个无人农场示范区、2000亩“花间稻”生态农业示范区、山东省水稻新品种繁育基地项目,加快山东财金“三文鱼育苗”、华能渔光一体两个千亩渔业园区节能减排”等一批渔业绿色健康养殖项目建设,打造黄河鲤鱼良种厂、锦鲤特色产业园。同时,做好高科技人才团队引进,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创新引领村集体产业发展,加强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等工作。

初审编辑:赵晓丹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