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1——85196021

投稿信箱:wode_210@163.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总汇 > 济南章丘 > 特产

龙山黑陶

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娜   2015-11-20 18:08:00

龙山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是距今4千多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它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所以称之为“黑陶文化”。

 

现代黑陶艺术品越来越被人关注

苏俊在制作黑陶

苏俊展示她刚刚制作好的黑陶

蛋壳黑陶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娜

  前段时间的千佛山山会上,章丘龙山黑陶制作现场每天围观人群爆满,以至于山会结束后,仍有很多游客去千佛山景区管理处询问。说起黑陶,济南本地人大多耳熟能详,知道来自章丘,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如今,黑陶背后还有这样一群章丘龙山人,在默默坚持着创作和传承,但随之而来的发展、兴起和困惑,也成为这群人乃至更多人的牵绊。

  逐渐复兴:黑陶已成章丘龙山人的骄傲

  千佛山重阳节山会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苏俊依然记得她摊位前的火爆。苏俊42岁,章丘龙山人,她和丈夫在龙山开了一家黑陶厂,名叫俊国陶艺。本届千佛山山会,邀请了一些民俗艺人,现场制作老济南特色的手工制品,苏俊也来了,带着她亲手制作的黑陶。

  苏俊的摊位紧挨着千佛山北大门,每天除了展示陶器,她还现场制作。拉坯、刻花、磨光……她身前总是挤满了聚精会神的人群,时而惊叹,时而赞美。

  苏俊手中的黑陶器具种类繁多,花纹各异,色泽油亮,让人忍不住摸上一把。

  苏俊告诉记者,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是古老的汉族制陶技艺,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现章丘市)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当时的制陶工艺达到了一个令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是中国制陶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是当时城市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体现。

  “黑陶和黑陶文化一直是我们龙山人的骄傲。”苏俊说。黑陶被发掘后,逐渐被章丘龙山人复兴、复制,现代黑陶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档艺术品、高档礼品。

  难以复制:现代蛋壳黑陶只能看不能用

  苏俊从1994年开始入行,跟着原先镇上黑陶厂的师傅,苦学了几年黑陶制作之后,就出徒自己干了。像俊国陶艺这样上了规模的黑陶厂,在章丘龙山大概有60多家,多是自产自销,有固定客户,也出口国外。

  章丘市龙山黑陶产业协会会长颜世洪一生致力于黑陶研究。他告诉记者,像苏俊这样的手工业者,黑陶和龙山文化的影响已经深入其骨髓,所以他们一直坚持着,要把它传承下去。

  现在,龙山黑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但在黑陶艺术传承上,一直有个遗憾,那就是顶级黑陶制品——蛋壳黑陶的难以复制。

  颜世洪说,龙山黑陶分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以细泥薄壁黑陶的制作水平最高,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故有蛋壳黑陶之称。古代蛋壳黑陶多用做酒器,是可以用的。经过多年研究,如今的人们也能制作出当年的蛋壳黑陶了,但却不能用来当器皿。简单来说,就是只能看不能用。

  分化之忧:部分粗制黑陶冲击市场 申请非遗保传承

  尽管蛋壳陶难以复制4000年前的辉煌,但现代黑陶也在发展道路上日新月异。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龙山黑陶被确定为指定礼品。2010年4月上海世博会,龙山制作的蛋壳陶杯入驻山东馆,与鲁班锁、孔子像、陶尊等一道向全世界展示山东品格和山东文化。同年10月,“龙山黑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成功,成为国内第一个艺术和工艺品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年龙山黑陶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代表山东赴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受到广泛关注和良好赞誉……

  现代黑陶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分化之忧。颜世洪说,市场上现在仍有一些做工粗糙、艺术性差的黑陶厂“混淆视听”,但因为种种原因难以遏制。为进一步保护和提升龙山黑陶制作技艺,保护黑陶文化市场,相关部门将申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黑陶文化传承下去。

  延伸阅读:

  古代黑陶以器皿、礼器为主,符合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精髓。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黑陶有14种颜色,以单色为主。在古代,君王使用的多为粉黄色细泥黑陶,平民用的多为褐色粗泥或夹砂黑陶。

  新一代龙山黑陶在烧制工艺上,是根据当地泥质特点和古代制作方法研究产生的。具有实用、巧妙、节约的优点。在成型制作上,主要有可塑法和注浆法两大工艺流程。

  可塑法有选料、球磨、压滤、真空炼泥、陈腐、拉坯、干燥、修坯、压光、刻制、磨光、干燥、烧制等17道工序

  注浆法有选料、配料、选型、翻模、注浆、干燥、脱模、修坯、压光、烧制等14道工序,它主要用于圆雕、浮雕类异形制品的生产,比可塑法工艺流程短,是一种较先进的制作方法。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娜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