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裕

2023-01-06 11:41:10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

  作者:孙明增《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6日02版)

  【光明论坛】

  近日,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公布,从电影类《守岛人》到电视类《山海情》,从戏剧类《燕翼堂》到广播剧《中国北斗》,从歌曲类《领航》到图书类《远去的白马》……97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优秀作品入选,充分反映了近三年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和梦想。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存的灵魂。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也是从精神上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要不断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物质保证,也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许,不仅包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追求精神生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能和质的规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以往一些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物质主义过度膨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提升。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铸就了中国人民精神上的万里长城,支撑起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雄伟大厦,构建起照亮民族复兴航程的精神灯塔。从百年前任人宰割、仰人鼻息,到新时代自信自强、平视世界,中国人民在精神上发生了由内而外的深刻变化,全社会充满向美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绚烂的精神文明之花在中华大地精彩绽放。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根据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将成为大众生活的必要品、必需品。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2021年达到1.26万美元,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处于旺盛增长期。为此,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要部署。新征程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做到家家仓廪实衣食足,又让人人知礼节明荣辱,不断实现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高举思想旗帜,强固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坚持以什么思想理论为指导,是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中国人民精神世界顶天立地的精神支柱。只有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本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守正出新、气象万千,否则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新时代新征程高举思想旗帜,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夯实共同的思想基础,拉紧共同的精神纽带,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强化价值引领,推动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鲜活地体现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上,通过一系列有思想、有道德、有正能量、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升级文化供给,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食粮的需求,主要不在于量的多少,而是质的优劣。一方面,要注重文化供给多样化,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供给能力和水平,使文化产品极大丰富;另一方面,要注重文化供给品质化,努力打造高品质又接地气,能够陶冶心灵、引领时代的优秀作品,让人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共同富裕好比一曲大合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盛大交响。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抒写、去描绘、去歌唱。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推动人民精神生活迈上新台阶,让人民心中的缤纷花朵竞相绽放,让人民心中的曼妙音符激越昂扬,为推进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雄浑壮美、苍劲有力的精神力量。

  (作者:孙明增,系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士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