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58)张存珠:台上包袱不断,台下要吃救心丸
来源:大众网 2015-05-02 20:37:00
说起相声,北京有德云社和郭德纲,咱济南有芙蓉馆和张存珠。在位于山东剧院的济南老相声园子——芙蓉馆内,已经74岁高龄的张存珠每晚6点准时到场,简单吃过晚饭,梳洗一下,7点半准时登台。他说的相声和别人不一样,满口济南话,还竟是自己创作的段子。这位老先生现在是济南相声的代表人物,行内话就是能镇住场子的“大当家”。对于济南相声的传承和发扬,他一直坚守。然而,在台上,他给大家带来欢笑,在台下,他却猛吃速效救心丸。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张存珠老先生上台前,仔细整理着自己的衣服。
张存珠老先生在台上表演
张存珠老先生一上台,顿时变得生龙活虎。
张存珠老先生和搭档一起说相声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娜 宋立鹏
说起相声,北京有德云社和郭德纲,咱济南有芙蓉馆和张存珠。在位于山东剧院的济南老相声园子——芙蓉馆内,已经74岁高龄的张存珠每晚6点准时到场,简单吃过晚饭,梳洗一下,7点半准时登台。他说的相声和别人不一样,满口济南话,还竟是自己创作的段子。这位老先生现在是济南相声的代表人物,行内话就是能镇住场子的“大当家”。对于济南相声的传承和发扬,他一直坚守。然而,在台上,他给大家带来欢笑,在台下,他却猛吃速效救心丸。
台前:74岁不服老,一上台“根本停不下来”
“头两天,我看报纸,木(没)寻思,美国换总统了……”周末的芙蓉馆内,张存珠老先生正在说着他的名段:《海湾战争》。他一开口,地道的章丘话就让观众笑歪了嘴。一场评书停下来,笑声根本停不下来。很多来外地游客更是慕名而来,听听老济南的味道。
这几年,张存珠在芙蓉馆里都是压轴演出,因为他从不叫观众失望。除了《海湾战争》,他的名段《黄半仙》、《山东斗法》等也是脍炙人口。张存珠的头衔很多,济南单口相声大师、司仪泰斗、国家一级演员、济南市曲艺团副团长(已退休)、济南市曲艺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曲艺家协会旗下曲山艺海网专家顾问。
老先生是中国四门抱曲艺大师金文声先生的义子,拜于相声大师袁佩楼先生门下。 用他的话说,自己就是天生吃相声这碗饭的。一上台,老先生一点不像70多岁的人,精神抖擞,使尽了力气抖包袱,惹观众笑。他的一位同行这样评价他:“老爷子一上台,得想办法让他收着点,要不然一说根本停不下来。”
幕后:心脏搭了8个支架,上台前先吃6颗速效救心丸
张存珠醉心相声,却不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早些年他做了心脏手术,搭了8个支架,芙蓉馆馆主李涛劝他歇歇,实在太累就别登台了。他不干,就是天塌下来,他也要每天说相声。
每天晚上6点,他都会准时来到芙蓉馆,吃过晚饭,换好衣服,然后安静地坐在角落里琢磨段子。在后台,他话不多,就像一个普通的老头,不太起眼。上台前,听到徒弟喊他,他立刻起身,忽然容光焕发起来,从口袋里摸出一瓶药,吞下6颗速效救心丸,麻利利地上了台。
在台上,一开口,哪里还能寻得着后台一隅那个普通老者,他就是一位能带给大家满场欢笑的老艺术家,活力、张扬、光芒四射!
寻踪:小时候天天大观园里“泡着”,也是“撂过地”的
张存珠的一生都与相声密不可分。
小时候,张存珠就住在大观园附近,天天泡在里面听相声、看演出,耳濡目染之下立志要做个相声大师。1960年,19岁的张存珠考进了济南市曲艺团,从此开始他的求学经历。
上世纪60年代,相声场子不多,很多曲艺演员们直接找一块空地表演,扎个布篷,摆十几条长凳,就开始“撂地”演出了。演员们为了吸引更多观众,纷纷亮出绝活儿,以达到逗乐观众、要些饭钱的目的。所以,能“撂地”的演员那是有真本事的。很多初出茅庐的小演员,都以能参加过“撂地”演出为荣,这可是经过了摔打、吃过苦的,自然嘴上功夫更厉害。而张存珠就是“撂过地”的人,每每说起,也是他的骄傲。
“那时候,我跟着一些老前辈撂地,每天上午10点,说到晚上9点,真是磨练本事啊!”张存珠的回忆有苦有甜。后来到了文革期间,张存珠不再说相声,做了一名装卸工。直到1978年,张存珠重返济南市曲艺团。自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相声一天。
传承:收了10个徒弟,正在创作济南名士们的故事
在济南,张存珠有很多粉丝,常常来听他说单口相声。问他如何能吸引这么多人,他的秘籍就是:相声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吸引观众。为此,他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老人,而是像新人一样每天研究新段子,给老段子加新包袱,让自己的作品与时俱进,更贴近老百姓。
现在,老先生收了10个徒弟,手把手地教他们。对于发扬济南相声,老先生最近正在创作以济南72名士为主的小段子,每位名士一个故事,让济南相声和济南文化融合在一起,真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张娜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